日本与德国打过仗吗
打过的
日本垂涎青岛已久
19世纪末,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殖民地的斗争达到极为尖锐的程度。还没有被瓜分完的中国和朝鲜就成为列强们垂涎三尺的美味,纷争的焦点。
日本对侵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并不满足,胃口大的很。日本对青岛良港的优越条件早有耳闻并极为重视,在青岛被德军占领时期,日本常有日商到青岛做买卖。日本当局为了及时掌握青岛和山东的近况,还时常派特务化装为中国人,潜伏到胶济铁路千里沿线进行活动,日本对青岛的垂涎程度可见一斑。日本明治**就曾叫嚷“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日本打心眼里不自在,他根本没有想到,日本比德国入侵中国早,由于自己忙于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山东和青岛这块肥缺却成了来自欧洲的德国囊中之物,这对日本殖民地野心是一种挑战和**。早已垂涎青岛的日本对此耿耿于怀,一直千方百计寻找染指山东和青岛的时机。
德国盘踞青岛的前些年,日本不敢轻举妄动,很少有人到青岛活动,似乎日本对山东和青岛没有什么想法与兴趣。这种表面的心理平静无法长期掩饰日本渴望占有青岛的野心,到了1913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突然活跃起来,对青岛表示出异乎寻常的关注与兴趣,频频派军政要员到青岛调查,窥探青岛德军情况,伺机取代德国对青岛的“租借”,以建立向东亚侵略扩张的桥头堡,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促使日本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欧洲爆发。欧洲各国都收缩战线,把主要精力和兵力用在欧洲事务上,远在他国的殖民地就顾及不大上了。胶洲湾只有数千兵力,这一形势,正中日本下怀,于是日本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他们准备与驻青德军大干一场了,趁势取代德国人对青岛的占有,把垂涎青岛变成一口吞掉。此时战火缠身的德国有意识地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将青岛归还给中国,但要求中国政府给以建设青岛的资金赔偿,并要求重新为德国选择一个适宜的港口,德国这种“归还”青岛的形式对自己并不吃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好的缓兵之计,金蝉脱壳。袁世凯政府与德国就此问题进行了秘密接触,日本得知消息后,向北洋政府发出警告,指责这是破坏中立立场,站到了德国一边。胆怯的袁世凯政府再也不敢提及此事,怕引火烧身,祸从天降。
在大战爆发半个月后的1914年8月15日,日本以“维护远东和平”为名义,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以8月23日正午为限期。日本要求:立即从日本海面和中国海面撤走德国装甲舰和全部军舰,不能撤走者,则立即解除武装。9月15日以前无条件或无补偿地把德国所租借的胶州地区移交日本当局,这一地区将来再归还给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发出最后通牒后没有得到答复,于8月22日开始作战,以求占据胶州和青岛港口。8月23日,日本正式向德国宣战。同时,德国驻华代办马尔参代表其政府向袁世凯建议把胶州湾租借地立即无条件地归还中国。袁世凯不敢表示同意,却建议美国政府从德国手中接收胶州湾,以便随后归还中国。然而,袁世凯企图利用日美矛盾的希望落空了。美国政府不愿意干预,怕冒无益的风险。帝国主义列强,尽管相互间矛盾重重,但整个说来,他们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动。中国作为中立国,要求日本和德国把战事限制在租借地境内。然而,日军司令部无视这一要求,把军事行动开展得远远超出了租借地。日军不是从德国人已设防的海上,而是从后方、经过筑有工事的胶州地区去攻打青岛。日德青岛之战,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已不可避免
日德两军交战青岛
1914年9月2日,日军在青岛以北150公里处的山东半岛海岸龙口登陆,向青岛发起全面进攻。令人费解的是,日本向德国宣战,却不向欧洲派兵与协约国并肩对德作战,也不从青岛登陆直接攻打德国占据的胶澳租借地,反而舍近求远从渤海之滨的龙口绕个弯子对青岛德军发动进攻。从这里不难看出日本真正的险恶目的是肆意践踏侵略中国。
德国和日本相比,谁的综合国力更强
1.在经济方面,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都受到了美国的经济援助,并在冷战期间经济迅速发展。在近几年,日本的经济发展领先,其经济实力曾位列世界第二。尽管经历了经济危机等困难,日本的经济表现依然强劲。
2.德国的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目前是欧洲的强国之一,资本实力在资本主义阵营中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在工业领域,德国和日本各有特色,难分伯仲。德国以其工业的严谨性著称,在许多高端工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享有国际声誉。日本的工业则更加注重生活化,虽然质量可能略逊一筹,但应用范围更广。
4.在军事领域,日本相对占优。日本的自卫队,尤其是海军装备,比德国更为先进。而且,日本经常与美国进行联合演习,这为日本海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学习先进的作战模式的机会。相比之下,德国由于明显的反战情绪,其军事发展受到限制,发展速度较慢。
5.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德国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享受着更高的国际地位。欧盟的支持使得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更大。
综上所述,从经济、工业、军事和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来看,日本的综合国力似乎略胜一筹,因为它在各个领域都追求全面发展。而德国则更专注于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二战德国对日本的态度
德国一开始是不想和日本结盟的,毕竟两个国家之间一开始没有直接的利益往来,而且一战时两个国家还处于对立面,并且兵戎相见。日本的海军师承英美,与英美关系较近。而且二战开始前日本与美国还有大量的贸易往来。日本海军方面是想同英美结盟而非德国,只有陆军是主张学习德国。最后由于日本陆军的贪功冒进,私自开辟中国战场,在中国战场上初期大获全胜后导致日本陆军占据上风,日本也被迫上了轴心国的战车。
而反观德国,一开始德国因为中国的资源,与中国有着非常大的贸易往来,并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但是由于德国处于对苏联的战略规划,而且日本实力不菲,于是德国便对同样与苏联有利益冲突的日本走到了一起,并于1936年签订日德同盟,德国需要日本在远东牵制苏联的兵力,必要时日本可以北上对苏联作战,与德国成两面夹击之势。
可以说德日之间的同盟是彻底的利益间的同盟,两者并没有共同的信仰,也不是互相崇拜。而且因为各自国情不同,所以二战之时日德间的交流甚少,只有几次军事装备技术间的交流。而德国作为陆军强国,重视装甲作战,海军则着重发展潜艇。而日本正好是陆军实力薄弱,装甲技术一穷二白,潜艇技术也不强大,只有海军力量可以排进世界前列。所以德国对日本仅仅停留在战略上的盟友,德国也只希望日本牵制苏联这一个作用。但是之后的日本一意孤行全面侵华,不仅断了德国的稀土资源,而且北上对苏作战又失利,导致苏联可以在远东腾出手来,把重兵调回欧洲对德作战,并且找死把美国拉入了战争。这时德国已经对日本失望透顶,但又骑马难下无可奈何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