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有什么风俗习惯

1、斯洛伐克风土人情

(1)斯洛伐克人热情好客,讲究谦逊礼让和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拥挤。

瑞典斯洛伐克(斯洛伐克货币兑换人民币汇率)

(2)斯洛伐克人性可靠爽快、平易近人。他们一般都乐于同客人爽朗抒怀。

(3)斯洛伐克人喜爱象征高贵的蓝色和象征热情的红色。喜欢使用数字8、12、14等,忌讳13。

2、斯洛伐克人接待注意事项

(1)斯洛伐克人一般较拖拉,要有耐心的人才能做生意。

(2)在谈判桌上,要正视对方,但目光接触要柔和。

瑞典斯洛伐克(斯洛伐克货币兑换人民币汇率)

(3)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预约会议,要提前大约两周。可以用英语通信,尽管这会让你的未来客户或合作伙伴感到有点麻烦。(4)互相介绍时,要在姓氏前加专业或学术职称。交换名片时,要在名片上注明公司名称和最高的学位。

3、斯洛伐克人喜欢什么礼物?

(1)如无特殊要求,可以送中等价值的礼品,不要送重礼。

(2)可以赠送的礼品有:苏格兰威士忌或柯纳克白兰地。

(3)也可以送一些小的东西,例如精美的钢笔或打火机。

斯洛伐克是那个国家

斯洛伐克即斯洛伐克共和国(The Slovak Republic),西北临捷克,北临波兰,东临乌克兰,南临匈牙利,西南临奥地利,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景点有巴尔代约夫古城保护区、斯皮什堡等,从古城堡遗迹到保存完好的博物馆收集品,一应俱有。

最初在今天的斯洛伐克定居的是凯尔特人,前5世纪开始他们被属于日耳曼人的部落排挤,从1世纪到5世纪今天的斯洛伐克是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边界,这里发生了多次边界战争。

500年左右斯拉夫人的祖先来到这里。

5-6世纪,西斯拉夫人在斯洛伐克定居。

7世纪中斯洛伐克是当时萨摩公国(Samo)的中心。

8世纪时这里出现了尼特拉公国,公元830年后成为大摩拉维亚帝国的一部分。833年它成为大摩拉维亚的中心部分。

906年帝国灭亡后,沦于匈牙利人统治之下,后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11世纪斯洛伐克成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1526年随匈牙利归奥地利君主管辖,由此1867年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16世纪和17世纪内当东南欧大部分地区被鄂图曼帝国占领时,匈牙利王国的实际组成部分只有今天的斯洛伐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10月28日,斯洛伐克和捷克一起组成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也包括今天匈牙利的一部分,这些地区的主要居民是匈牙利人,现匈牙利境内也有部分说斯洛伐克语的地区。

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德国占领,后成立了傀儡政权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今捷克共和国,但不包括当时德裔人占多数的苏台德区)、斯洛伐克国。

1945年5月9日,斯洛伐克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

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

1960年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69年起,斯洛伐克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联盟共和国之一。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开始发生变化,捷克共产党失去政权,之后,斯洛伐克的分离倾向日益明显,1992年通过全民公投,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宣布脱离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史称“天鹅绒分离”(Velvet Divorce)。

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同年4月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

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

2003年5月17日至18日斯洛伐克举行全民公投,92.45%的公民支持加入欧洲联盟。420万选民中只有52.15%参加投票。

2004年3月29日斯洛伐克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洲联盟。

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内陆、原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部。属于内陆国,北临波兰,东接乌克兰,南界匈牙利,西南与奥地利接壤,西连捷克。面积为49037平方公里,在欧洲43国位居第27位,与丹麦、瑞士和荷兰的面积相当,东西长428公里,南北宽226公里。

斯洛伐克地势较高,领土大部分位于西喀尔巴阡山山区,西南和东南有小片平原。北部是西喀尔巴阡山脉较高的地带,大部分海拔1000-1500米,山地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地区。[1]该国最高的山峰是塔特拉山,也是喀尔巴阡山脉最高峰,海拔2655米,位于该国和波兰的边界。

气候特征

斯洛伐克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气候,四季交替明显。全国平均气温9.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6.8℃。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山区1000毫米以上。[1]

水文

斯洛伐克全境主要河流有瓦赫河、赫朗河等,属多瑙河流域。多瑙河流经斯洛伐克南部边境,是斯洛伐克与匈牙利、奥地利的界河。

时区

斯洛伐克属于东一区。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每年3月至10月实行夏令时,期间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森林

斯洛伐克森林面积占全境三分之一。山地南坡为阔叶林,北坡为混交林和针叶林。[1]

油气

斯洛伐克油气资源并不丰富,拥有的多为小型油田,零星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及东部地区。斯洛伐克石油开采集中在扎里霍平原,年产量约为5.3万吨。[1]

褐煤

斯洛伐克最重要的煤炭区是位于上尼特拉的汉德洛瓦、齐盖尔、诺瓦茨盆地等地区,总蕴藏量为1.5亿吨,年开采煤炭和褐煤约350万吨。[1]

铁矿

斯洛伐克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皮什-格美尔地区,矿床包括鲁德那尼、斯洛温基和斯莫尼克等,但开采量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0%。[1]

水资源

斯洛伐克水资源丰富。全国水资源总量为50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9279立方米。斯洛伐克河网稠密,均属多瑙河支流,河流全长367公里,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山区。[1]

金属矿

铜矿含铜量较低,位于鲁德那尼和格尔尼查等地区;镁主要开采区委耶萨瓦-鲁贝尼克-赫努斯塔等地区;金矿开采历史悠久,霍德鲁夏地区金矿含金量较高。[1]

非金属矿

陶瓷矿位于米哈洛夫策附近,是欧洲最大的用于电陶瓷和建筑陶瓷生产的矿床;膨润土开采主要集中在克雷姆尼察附近;菱镁矿位于鲁多霍里山脉南侧,主要用作耐火原料。

关于斯洛伐克历史和地理的两个小问题

1:捷克共和国原属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连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北邻波兰,西与德国相邻,面积7886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727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90平方公里。由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它处在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尔科诺谢山,南有舒玛瓦山,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维亚高原。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贝河平原,比尔森盆地、厄尔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带。伏尔塔瓦河最长,流经布拉格。易北河发源于捷克的拉贝河,可以通航。东部摩拉瓦河—奥得河上游河谷地区是捷克盆地与斯洛伐克山地之间地带,称为摩拉瓦河—奥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欧与南欧之间通商要道。全国丘陵起伏,森林密布,风景秀丽。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最高点是海拔为2655米的格尔拉霍夫斯基峰。境内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间。边境多山,苏台德山的斯涅日卡山(Snezka),海拔1602米。境内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平原450-600毫米,山区1200-1600毫米,坡地有混交林和针叶林。矿产有煤、铁,铅、锌、银、铀等。在伏尔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电站

10267000人(2005年7月)。主要民族为捷克族,占原联邦共和国总人口的81.3%,其他民族有摩拉维亚族(13.2%)、斯洛伐克族、德意志族和少量的波兰族等。官方语言为捷克语,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

土著居民为凯尔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623年斯拉夫(SLOVANE)部落联盟萨摩公国形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斯拉夫王国。830年建立大摩拉维亚(VELKA MORAVIA)公国。9世纪末~10世纪上半叶帝国解体,普热美斯(PŘEMYSLOVCI)家族成立以布拉格为中心的捷克公国。 1086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vradislav 2)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此后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306年,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ELIŽKA)为妻,约翰成为捷克国王,此后卢森堡家族取代普热美斯(PŘEMYSLOVCI)家族拥有捷克统治权。1346年查理一世(KAREL 1)登基,1355年以查理四世(KAREL 4)身份接管神圣罗马帝国,布拉格(PRAHA)成为帝国统治中心。15世纪初波希米亚(BOHEMIA)盛行以胡斯(JAN HUSA)领导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宗教改革运动。1415年胡斯被教会以异**罪名处以火刑而死后,引爆捷克反抗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罗马教皇联合欧洲封建势力,在1420~1431年期间组织了五次欧洲十字军(KŘIŽACI)对该运动进行征讨。1526年,身为天主**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奥皇斐迪南当选为中欧多民族国家国王,捷克民族和斯洛伐克民族沦为被压迫民族。1867年后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Č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ČSSR)。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和摩拉维亚成为德国的保护国。1945年4月以共产党为主要领导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众起义,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哥特瓦尔当选为总统。1960年7月11日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杜布切克(DUBČECH)出任捷共第一书记,并开始一系列改革。1968年8月21日,华沙公约组织成员苏、波、匈、保、民主德国5国出动50万大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4月,胡萨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1975年任总统。1989年11月捷政局发生剧变。12月29日公民论坛取得政权,“天鹅绒革命”领导人、作家哈韦尔(HAVEL)当选临时总统,捷共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改称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2年6月举行首次自由选举,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分别在捷克、斯洛伐克执政。11月,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谈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联邦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法。12月31日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瓦茨拉夫·哈韦尔于1月20日当选为捷克共和国总统。 1996年6月,捷克举行独立后首次议会选举,克劳斯继任总理,社会民主党主席泽曼担任议会众议院主席。

百年来,捷克与斯洛伐克一直处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一次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之后,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起来,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二次大战中,捷克斯洛伐克再一次沦为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属国。二战以后,这个表面上被从纳粹统治之下解放出来的共和国一直受到苏联的严密控制。

冷战结束,重新获得了真正的解放与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却面临着新的挑战。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风俗文化、历史命运不尽相同的民族之间的矛盾与摩擦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以避免。经过艰难的协商、激烈的争论,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盟共和国正式解体,分别成为了今天的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相互独立的国家。如果我们看到前南斯拉夫解体之后残酷的流血争端,看到持续至今的俄国**冲突,看到英国的北爱尔兰和西班牙的巴斯肯问题,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分裂不仅表现了这两个民族对和平的深刻热爱,更表显了他们坚定的自信与责任感。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