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伊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ff14伊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伊达顺之助的来历

那么这个伊达顺之助到底是个什么来历呢?一般都说他是来自日本东京的浪人,这也不算错。不过他家在日本那可是显赫得很呢:明治维新之前,伊达家族累世诸侯,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丰臣秀吉时代的名将、仙台藩的初代藩主“独眼龙”伊达政宗(五岁那年,伊达政宗罹患天花,虽性命得存,但右眼失明,故此人称“独眼龙政宗”)。从户籍角度来讲,伊达顺之助的祖父是日本仙台藩的第十三代藩主伊达庆邦,这个人在明治维新时站错了队,参加了反对维新的军事叛乱。战败投降以后,父子们被押去京城软禁,虽然还给他们家留着仙台藩藩主的爵位,食禄却被削去了一大半。伊达庆邦本人被迫放弃藩主爵位,伊达顺之助的父亲本是继承人,这时候也被剥夺了大名的继承权,转而由庶弟继承。当然没过几年,随着明治维新的进一步推进,仙台也就废藩为县了。

伊达(ff14伊达)

但伊达顺之助的父亲事实上只是个养子,所以说他的亲祖父并不是伊达庆邦,而是宇和岛藩的藩主伊达宗城。伊达家族的这一分支,是从伊达政宗的长子那里传下来的。相对日本东北的强藩仙台藩而言,宇和岛藩可要小得多了。也许有朋友要问:既是长房,应该继承伊达本家的主领地仙台藩才对啊?可长子虽是长子,却是小老婆生的,嫡庶有别嘛。不过据说当年这个庶长子本来倒还是有希望继承的,因为他从小是由丰臣秀吉抚养大的,这当然就不一样了。可是后来德川家康篡了权,事情立刻尴尬起来:伊达政宗为了免去幕府的猜疑,就废去了长子的继承权,改立次子为继承人。而幕府得到这个表示忠顺的信息后呢,倒也很会做,顺手改封其长子为宇和岛藩的藩主,以示笼络。

伊达顺之助的父亲伊达宗敦,就是宇和岛藩的第八代藩主伊达宗城的次子。后来过继给伊达家族的本家藩主伊达庆邦,给他的正室当养子,所以变成了嫡子,在继承这件事上,反倒是排在伊达庆邦庶出的儿子前面的。有人也许要问:既然自己有儿子,小老婆生就小老婆生,怎么反而去收养一个儿子来继承?嘿嘿,这可能跟家族政治有点关系,伊达庆邦的正室是鹰司政熙的亲生女儿、近卫家的养女,派头比较大些,所以伊达庆邦宁肯收养一个,也不愿让侧室的儿子占了先吧。

伊达顺之助的亲祖父伊达宗城,倒是比较开明,对西学相当推崇,在对幕府的态度上,恰恰与顺之助的养祖父站在不同的队列中,因此遭到幕府的迫害,被迫让出藩主的爵位给自己的养子。当然祸福相依嘛,在明治维新后,当然就比较受重用了,担任过很多要职,并被封为侯爵。只是伊达宗敦已经过继给了仙台藩,所以还是得跟着仙台藩一起吃些瓜落。不过等到1892年,六儿子伊达顺之助出生的时候,大概是有个侯爵亲爹罩着的原因吧,伊达宗敦也已转运,被封为男爵。看来伊达家族各藩在政治上各有所向,搞不好这本来就是一种投资组合的策略呢!

不过伊达顺之助这小子非常玩劣,小时候就到处闯祸,大了就更不得了,居然还杀了人,虽说身后有家族的庇护,被免了死罪,但想在日本继续折腾,多少是说不过去了。于是伊达顺之助在1921年前往朝鲜,担任平安北道国境的警备队队长。安分守己没多久,伊达顺之助又与当时日本的冒险家们一拍即合,干起了侵略中国的勾当。清朝垮台的时候,日本人土井勾结川岛等人,利用宗社党和巴布扎布,策划“满蒙独立运动”,但是遭到日本政界和外交权势人物的反对,遂转而移恨被日本正式看好的张作霖,决定用暗杀手段除掉他,以便乘乱控制奉天城,使东北成为宗社党的天下。土井组织的满蒙决死团的骨干里,就有伊达顺之助。

后来决死团侦知张作霖到奉天车站,给出访路过的闲院宫载仁亲王送行,便乘机下手,第一波在小西边门,由于与张作霖同行的汤玉麟惯耍派头,刺客就错把他当了正主,遂朝他的马车扔了一枚炸弹,炸死几个卫士,汤也受了伤。后边马车里的张作霖见状,立即跳出马车,骑上马就猛往家里撩,没想中途在奉天图书馆那疙瘩再遇上杀手,好在这小个子的张大帅本是马上出身,跑得猴快,只被炸飞了帽子而已,倒是刺客把自己给炸死了,看来这哥们跟那个撞飞机场的道格特,水平真是半斤八两。后来奉军对刺客尸检时,在其脚上发现了惯穿木屐的痕迹,断定是日本人下的手,可张作霖怕惹麻烦,于是装聋作哑了事。

伊达(ff14伊达)

伊达顺之助后来去了狗肉将军张宗昌那里,混了个顾问当当,小日子过的也算滋润,再后来就是我们开头说得那段:伊达顺之助摇身一变,成了张宗昌的干兄弟张宗援。据说1931年的时候,伊达顺之助确实归化过中国,有中国国籍。张宗昌被北伐军打败后,张宗援曾协助他出逃到日本。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宗援与营口人王殿忠一起到奉天招募伪军,又碰上了张宗昌的旧部李寿山,李寿山原是毕庶澄手下的团长,毕庶澄被张宗昌枪毙后逃到奉天,在南站开旅馆为生,现碰上张宗援,两人一拍即合,拉起一支伪军,张宗援出面联络,谋到一个安奉地区警备司令部的番号,让李寿山当司令,他自己当副司令,下面编了3个步兵营及骑兵连、机枪连、击炮连、山炮连、大刀队各一个。

这支伪军,后来频繁与东北抗联作战,其为害抗日将士及平民百姓的手段异常残忍。伪满洲国整编伪满军之后,这支部队的番号改为第三混成旅,属于伪满第一军管区,旅长李寿山。七七事变后,关东军主使伪满军入关,其中编成热河支队(由靖安军第五教导队合编而成)及石兰部队(第三教导队)进入华北协作日军作战,另由第三混成旅长李寿山同张宗援,率领一部分伪满军,编成满洲国派遣军李支队,潜入山东东部,配合日军主力控制地方。该部1938年2月和刘桂棠部一起,配合日军占领了两城、日照城、涛雒等地,后来在涛雒与东北军万毅部干了一仗,被打的屁滚尿流。后来张宗援脱离了伪满编制,打出伪山东省自治军的旗号,以增加欺骗性,并借用张宗昌的影响,招结匪人,扩大势力,刘桂棠、张步云等部伪军,都曾依附在这个旗号下面。

1938年11月,李寿山、张宗援的主力赵保原部,在遭到国共抗日武装打击的情况下,另谋出路,在昌邑接受山东省第八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厉文礼收编,脱离伪军,改编为山东省第八区保安第三旅。致使张宗援打通交通线的计划泡汤。气急败坏之下,张宗援将责任推给李寿山,结果李寿山被判五年徒刑(但实际上只是监视居住而已)。该人在抗日战争后由军统收用,解放后,东北曾被其残害的抗日军民四处寻找其踪影,终于将其抓捕归案,严惩不贷不在话下。张宗援后来继续率部活动于掖县、招远、黄县一带,残害中国军民。其中1939年初,该部占领掖县后制造的惨案,如今读来,依旧令人发指。此后张宗援的部队在抗日武装一再打击下,逐渐解体,内部也发生火并,一度来合伙的刘桂棠、张步云都领兵他去,失去军事实力的张宗援渐渐失去日本军事当局的信任。1939年,张宗援的最后那点家底被日本军事当局强制解散,张宗援隐居青岛,以日本海军高级顾问的身份从事着他比较擅长的特务老本行。

日本投降后,张宗援于1945年11月17日被青岛警察局逮捕,可能因张宗援在山东还有一定的情报资源吧,其一度又被国民党收容,经中统局批准,调由鲁东区情报室留用。不过好景不长,在被榨干利用价值后,张宗援最后还是作为战犯被辗转押解到上海提篮桥监狱,并于1948年9月9日,在提篮桥监狱刑场被执行枪决。

伊达顺之助是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处决的最后一个日本战犯。此前,汪伪政府行政院院长梁鸿志、汪伪浙江省省长傅式悦、汪伪副总警监苏成德、上海“黄道会”头目常玉清等多名汉奸;侵华日军第三十四军参谋长镝木正隆、杭州日本宪兵队情报主任芝原平三郎、宁波日本宪兵队分队长大场金次等18名日本战犯也是在这里被执行枪决或绞刑的。另外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也自杀于此(系中国境内自杀毙命的日军最高将领);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亦病死于此(系中国境内因病死亡的日军最高将领)。

伊达公子个人历史

伊达公子,一个曾经在日本网坛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她的职业生涯始于6岁,父母皆是网球运动员,家庭环境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时期,她已展现出过人的才华,成为学校的网球冠军,并在1988年正式踏上职业网坛,最初以左手持拍,后来改为右手,这一改变为她带来了更多的成功。

1992年,她在日本公开赛上赢得首个职业头衔,1994年更是闯入澳洲公开赛半决赛,成为日本网球历史上首位进入这项赛事半决赛的选手。1995年,她在法网半决赛中战胜多位名将,成为日本首位进入该赛事半决赛的选手。然而,她在决赛中不敌西班牙的桑切斯。

1996年,伊达公子的成就更加辉煌,她在联合会杯中击败了世界头号选手格拉芙,同时在东京和San Diego赢得冠军,并在温布尔顿打入半决赛。然而,就在这一年,她宣布了令人惊讶的退役决定,但在同年参加了WTA年终总决赛,并在1/4决赛中败给了年轻的小将辛吉斯。

2008年,这位老将复出,虽然在复出首战中失利,但她在接下来的赛事中表现出色,包括在2009年赢得WTA巡回赛冠军,成为年龄最大的冠军之一。2010年,她在巴厘岛年终总决赛中获得季军,并在法网和温网展现了不老的实力,成为40岁后击败世界前十的首位选手。

伊达公子的生活并不止于网球,她还开设了少儿网球教室,致力于培养孩子们对网球的兴趣。在退役多年后,她依然保持着对网球的热爱,甚至考虑过在中国开设网球学校。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网球不仅是竞技,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挑战的坚持。

扩展资料

伊达公子(1970年9月28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是一位网球选手,于1996年9月24日宣布引退,世界最高排名第4位,也是WTA历史上单打排名最高的亚洲球员。2008年4月7日,伊达公子召开记者会宣布复出,在引退12年后重返球场。2009年9月27日,在总奖金额为22万美元的WTA国际巡回赛韩国公开赛中直落两盘以6比3和6比3击败赛会2号种子、西班牙老将加里奎斯,获得自复出以来的首个WTA单打冠军。

历史上的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だてまさむね)(1567年—1636)伊达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时代奥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户时代仙台藩始祖,人称“独眼龙政宗”。幼名梵天丸,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与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有中兴之祖之称)即意味能达成霸业。小时候因为罹患疱疮(天花),而右眼失明,人称"独眼龙"。

时代从战国时代开始到江戸时代前期

诞生永禄10年8月3日(1567年9月5日)

死亡寛永13年5月24日(1636年6月27日)

改名梵天丸、政宗

别名藤次郎(俗称)、羽柴伊达侍从、松平陆奥守

谥号贞山

神号武振彦命

戒名瑞岩寺殿贞山禅利大居士

墓地瑞凤殿、青叶神社

主君豊臣秀吉→徳川家康→秀忠

藩国陆奥国仙台藩主

氏族藤原姓藤原北家山荫流伊达氏族

政宗的母亲是当时奥州的强势大名最上义守的女儿最上义姬,是最上义光的妹妹。当时伊达家有意与最上家联姻,派有反叛之心的中野宗时做使者到最上家提亲。中野宗时与最上义守和最上义姬密谋,假意义姬已暗恋辉宗数年,同意联姻,等与辉宗生下一子后,下了辉宗带着儿子回到最上家的山形城。两人成亲后,在龟冈文殊堂(东置赐郡)度蜜月时,晚上义姬梦到独眼神僧万海上人希望转世,因为这个吉瑞之梦而怀孕。

最上、伊达两家联姻后的第三年,也即永禄十年(1567年)八月三日,义姬生下一个男孩,小名梵天丸,元服后取大名为藤次郎政宗——这是伊达家的第二位政宗。就在他诞生后数日,织田信长攻克稻叶山城,灭亡了美浓斋藤氏,两相对照,这个孩子实在诞生得太晚了——但也许要怪他自己,在乱世终结时,却不合时宜地独具在乱世中才需要存有的能力和野心……

伊达政宗五岁的时候,也即织田信长火烧圣山比睿,纵横京畿的那一年,他突发疱疮,导致右目失明,“独眼龙”的名号,就从此而来。但也有一种完全不靠谱的传说,说他其实并未失明,故意遮上一只眼睛,是为了凝聚视线,观望天下。就象传说中宋初独眼大将郑恩是好眼观阳世、坏眼观阴世一样,这种为尊者讳的流言,实在可笑到了极点。

且说天正五年(1577年),虚岁十一的伊达政宗元服了,当年,祖父晴宗去世。两年后,政宗娶了三春城主田村清显的公主爱姬为妻,这桩婚姻,恐怕是其父辉宗在位时唯一高明的外交策略了吧。

伊达政宗十五岁的时候初阵,到了十八岁,辉宗突然宣布退位,而让政宗继承伊达家业。考究年富力强的辉宗让位幼子的原因,恐怕并非是俗谓的“慧眼识英才”,而是因为其妻“鬼姬”并不喜欢政宗,却偏爱次子小次郎,屡次设谋想更改嗣子的缘故吧。辉宗知道,如果兄弟、母子相争,如果改变立嗣决定,势必引发家中大乱,既然自己无力约束义姬,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趁尚未老朽的时候先确立政宗的家督身份。自己虽称隐居,实际作为新家督的坚强后盾,则义姬必不敢妄动,这样过个几年,等政宗培植好了自己的势力,获取了家中的人心,即便老子死去,也无人可以动摇儿子的地位了。

况且,在当时的武将们看来,别管年龄大小,只要已经元服,且经过初阵,男孩子就已经成长为一个大人了,可以把重担交付到他的肩膀上。

伊达政宗继任家督时隔不久,就发生了一桩恶性的反叛事件。小滨城主大内定纲,虽是名门多多良氏流大内氏的后裔,但在奥州,不过小小一个国人领主,靠着下克上才成为一方豪族的。这样芝麻丁点儿的势力,在芦名氏和伊达氏之间来回摇摆,也就很正常了。不幸的是,定纲甚得伊达辉宗的信任,而他却辜负了这种信任,一边名义上臣服伊达氏,一边暗地里投靠芦名氏。初继位的政宗当然不能允许类似事件发生,更需要以此为契机,杀人立威,于是亲统大军,讨伐小滨城。

天正十三年(1585年)八月,伊达政宗攻克了大内氏的小手森城,将笼城兵卒及其家眷八百余人,不分男女老幼全数屠杀干净。大内定纲肝胆俱裂,放弃小滨城,逃往芦名氏的领地。

这位大内定纲后来通过伊达政宗的重臣片仓景纲联络,再度复归伊达氏,并且成为政宗家臣团中忠心耿耿的一员,按下不表。且说他有一个好友,乃是二本松城主畠山义继,真正的幕府分支,奥州名门。义继非常讲义气,前此响应了大内氏的反伊达氏行动,因此也遭到政宗的攻击。义继卑躬屈膝,向隐居的伊达辉宗求情,才终于被放过一马。

可是,大概被小手森城的血案刺激得寝食难安,畠山(二本松)义继一直对伊达政宗怀有刻骨仇恨。数月后,他带着一批家臣来向辉宗致谢,却趁此就宴会上劫持了辉宗,准备捉去二本松城,要挟政宗吐还侵夺自己和大内氏的领地——颇有些中国春秋时期劫持齐桓公的曹沫的气概。

在米泽城外,伊达追兵赶上了畠山义继一行人,双方展开激战。据说,当时义继用短刀顶着辉宗的脖子,辉宗于是大叫:“不要顾虑,向我发炮!”铁炮鸣响,一枚子弹先穿过辉宗的身体,又要了义继的性命,两人同归于尽。

父亲之死,使伊达政宗怒发如狂,或者说必须表现得怒发如狂,他不顾当时外交态势不利于己,辉宗去世后才七天,就贸然发兵一万三千,讨伐二本松畠山氏。佐竹、芦名等势力应援二本松,联军三万,于当年十一月十七日,在阿武隈川边与伊达军展开大战——这就是著名的“人取桥合战”。

伊达政宗以少敌多,打得很不顺手,一度濒临全军崩溃的边缘,老将鬼庭左月良直战死,他自己也险些被擒。但是,激战竟日,终于迎来了夜晚,佐竹军因为听到“水户氏准备进攻佐竹领”的传闻,同时担任军师职务的佐竹义政被家仆暗杀,而主动撤退,脱离战场。联军因此崩溃,伊达方将领片仓景纲、伊达成实等趁机于后追赶,斩获颇丰。

伊达政宗最为依赖的重臣就是上述的片仓景纲和伊达成实。伊达成实通称藤五郎,是稙宗子实元之子,按辈分算政宗的叔父,但其实比政宗还要小一岁。他是政宗的左右臂膀,也是武勇威震奥羽的名将,但在此后的1595年,却因为无法确定的原因而离开伊达家,出奔高野山。此后成实曾一度出仕德川家康,上杉景胜也想以五万石的待遇招募他,但遭到拒绝。政宗愤恨成实的出奔,发兵讨伐成实治下的角田城,成实的妻儿被迫自杀。

但在出奔五年后,通过片仓景纲和留守政景等人的斡旋,伊达成实又回归伊达家,并且竭尽忠诚,直到七十九岁高龄去世。他晚年曾受邀前往德川幕府,担任“战话”的讲师,还完成后世藉以研究奥州伊达氏的重要史料《成实记》。成实的盔饰,据说是毛虫的前立,以宣示“绝不后退”的信念。

片仓景纲则通称小十郎,后世称其与上杉家的直江兼续并为“天下二大陪臣”。景纲本是米泽八幡神社的神职人员,家系不明,受伊达辉宗的重臣远藤基信推举,成为幼年伊达政宗的侍卫,而他的姐姐(一说母亲)於喜多则是政宗的乳母,政宗因此以兄事之,对他言听计从。传说,政宗幼年时罹患疱疮,右目失明并且鼓出,非常丑陋,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景纲因此挥起小刀,一刀割去政宗右目,并教导政宗要振作起来。人取桥之战,片仓景纲在最危急的时候,大呼“我是伊达政宗”,吸引了敌军主力,从而挽救了政宗的性命。

人取桥合战以后,政宗接受了教训,开始稳步扩展自己的领土。因为此时丰臣秀吉已成天下人,不日就将关东出阵,因此政宗急欲统一奥州,以准备好与秀吉对战或者谈判的本钱。人取桥合战后的第二年(1586年),他攻克二本松领;第三年(1587年),讨伐内通羽州最上氏的家臣鲇贝宗信,接受大内定纲的归降;随即为了援助老婆的娘家田村氏,又与相马氏展开激战——可谓马不停蹄。

就此顺便说说田村氏。田村氏本出自名将坂上田村麻吕,而战国时代的田村氏,则自称为平氏的后裔,是于南北朝初期过继并继承藤原氏田村苗字的。田村隆显以伊达稙宗之女为正室,而其嫡子清显却娶了相马显稙之女,清显并将自己的女儿爱子又嫁给伊达政宗——田村氏在相马氏和伊达氏两大势力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由此可见一斑。

伊达政宗的老丈人田村清显,据称乃是豪勇的名将,曾与会津苇名氏同盟,在东白川郡的寺山城击破过北侵的佐竹军。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月,清显还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就突然暴毙,家中分裂,田村月斋等支持显赖,田村梅雪斋等支持显基,新当主的人选久议不决。伊达政宗遂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拉拢月斋,压制梅雪斋与其后台相马夫人(清显的后妻)。最后的结果是,相马夫人退隐到船越城,伊达政宗进入田村氏主城三春,立清显的侄子宗显为新家督。大名田村氏从此失去了自主性,成为伊达氏的属臣。

天正三年(1575年),芦名家芦名盛兴病死,其子尚幼,于是还老而不死的盛氏作主,把盛兴的妻子伊达御前改嫁给自己的养子盛隆,并由盛隆继任家督。他的本意,是趁机继续维持和两大诸侯的和平友好关系,一是伊达氏,二是盛隆出身的二阶堂氏。但是,放着大批本家亲戚不照顾(如同族的猪苗代、荒井、富田、针生等氏),却传位给外人,这就种下了家族内乱的苦果。五年后,六十岁的芦名盛氏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而芦名氏最后的动乱也开始了——

芦名盛氏才死,芦名氏家主盛隆及其子、三岁的龟若丸就被家臣刺杀了,宗家家系断绝。于是,对应不同的继承人选,家族开始分裂,佐竹派推举佐竹义重的次子义广,伊达派推举伊达政宗的幼弟小次郎竺丸,两派争斗不休。最终,佐竹派占了上风,迎来佐竹义广为芦名氏当主,改名为芦名盛重,时年十三岁。

伊达政宗对这种结果当然不能满意,他煽动芦名氏家臣造反。心慌的芦名盛重急忙跑去参觐丰臣秀吉,为自己找个稳固的靠山,而把家中事务都交给了重臣金上盛备。可是此时,秀吉的宝刀尚未指向关东,遥远的靠山根本不起作用,近在眼前的“独眼龙”伊达政宗可已经开始了他疾风烈火般的奥州统一战。当时,政宗长驱直入,杀到阿武隈川边,芦名军与战大败,盛重只好向亲爹佐竹义重求救。

“鬼义重”趁机伸手陆奥,与芦名氏合兵三万,包围了伊达氏的郡山城,而丰臣秀吉也千里迢迢送来了百梃铁炮作为支援。攻防战打得非常激烈,胜负难分,最后因为大名岩城氏的调停才暂时休战。既然提到了,就顺便说说岩城氏。同为平氏后裔的岩城氏,前此一直在伊达氏和苇名氏中间左右摇摆,此战后完全倒向芦名、佐竹一边,导致遭受伊达政宗的猛攻,幸亏时机从天而降,当主岩城常隆匆匆忙忙小田原参阵,才算勉强保住了家系。

天正十七年(1589年),芦名盛重再度出兵须贺川,正在恶战之时,突然重臣猪苗代盛国谋叛,引导伊达军直插主城黑川。盛重急忙挥兵赶回,六月五日,他在磐梯山的摺上原撞上伊达军,于是展开大战——这就是著名的摺上原合战,乃是继人取桥以后,伊达政宗一生中的第二场关键性战役。

摺上原合战,参战的芦名军约七千人,伊达军则为五千人,战斗首先在芦名方大将富田将监和刚投顺伊达方的猪苗代盛国之间展开。恶战良久,因为芦名军背着西风朝前猛冲,猪苗代盛国大败后退,伊达方二番队片仓景纲急往支援,依然处于下风。就在危急关头,风向突然反转,东风强烈,吹得芦名军士卒很难睁开双眼,伊达政宗趁机亲率铁炮队于侧面射击,挽回了败局。芦名军中一部分不满主家倒向常陆佐竹氏的部队首先败走,终于导致全面崩溃。

此战,芦名氏死伤两千五百人,当主盛重带着十三骑逃回本城会津黑川城,并于十日晚又逃出黑川城,往佐竹氏控制的常陆国遁走。次日,伊达政宗进入黑川城,获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南陆奥百年强藩芦名氏就此灭亡了,距离丰臣秀吉小田原之阵只差一年,芦名盛重要是多抵抗一阵子,或许还能使家族苟延残喘下去……

因为芦名氏的灭亡,触怒了他的总后台丰臣秀吉,于是第二年(1590年),秀吉向上杉和佐竹等东国大名下达了讨伐伊达氏的命令。伊达政宗一方面派使者上京,解释说并无与关白为敌之念,灭亡芦名氏乃是为父报仇,另方面却暗中联络小田原北条氏,准备先攻破常陆佐竹氏,再谋求更大的发展。

但是,虽然有伊达成实等主战派一力撺掇,伊达政宗终于还是认清了丰臣秀吉的价值,并且认为,战则必亡,降则或有机会。然而,因为他在一段时间内,就战降两道犹豫不决,竟然导致了伊达家中的分裂——

保春院一直不喜欢长子政宗,却偏爱次子小次郎竺丸,再加上其兄最上义光也将政宗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就更增加了母子、兄弟间的矛盾。最上氏对伊达氏早有吞并之心,但更重要的是,在最上义守和其子义光的争斗中,政宗站在义守一边。义守失败了,一代枭雄最上义光继承了家督之位,便因此深深地痛恨着政宗,暗中撺掇其妹发动政变,废黜政宗一门总领之位。丰臣秀吉的关东攻略,成为保春院和政宗间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因为政宗的犹豫,保春院认为他定会毁了伊达家,甚至还可能会牵累到舅家最上氏,因此想暗杀政宗,代之以次子竺丸。

天正十七年(1589年)六月,伊达政宗进入会津黑川城,并准备将居城从米泽移至此处,做出向南大举侵攻的势头。其后,他又臣服了白河、石川、岩城等豪族,灭亡二阶堂氏,势力继续膨胀。十一月,丰臣秀吉发布小田原征伐令。

次年为天正十八年(1590年),元月,丰臣秀吉命令奥羽诸侯小田原参阵,想趁着扫荡关东的机会,也一举平定东北地区。伊达政宗口头上答应,却一再拖延动身的时间,自然引起保春院的担忧。三、四月间,保春院以送行为名,带着竺丸从米泽城来到黑川城,居住在西馆中。四月五日,政宗来到西馆向母亲辞行,准备次日即动身前往觐见秀吉。

据说,从母亲处回来以后,伊达政宗突然腹痛不止,几乎毙命。经过调查,证实是保春院和竺丸在食物中下了毒,想要害死政宗。于是政宗以最快的速度处死了兄弟,并将母亲送回娘家山形城。如此人伦惨剧,发生得太仓促,处理得也太干脆,总给人带来无尽疑惑。或许是政宗怕自己离开黑川城以后,保春院和竺丸会趁机抢班夺权,所以才编造个藉口,先下手为强……

因为家中分裂而耽搁了行程,伊达政宗迟至五月九日才离开黑川城。此时,关东各地正在激战,他被迫绕道越后、信浓,兜了个大圈子,才在六月五日来到小田原附近的秀吉本阵中。此时,后北条氏河越、江户诸城已降,钵形、八王子等城也即将陷落,胜负大势已定,这时候再来表示恭顺,不嫌太晚了吗?于是丰臣秀吉大怒,准备杀掉政宗,灭亡小田原北条氏后就挥胜利之师北上,完全吞并伊达领。

伊达政宗的一生中,有两次身着死者之服觐见丰臣秀吉。一次就是在小田原参阵的时候,他以必死的觉悟,再加上通过浅野长政、前田利家等秀吉亲信的斡旋,终于获得了谅解,仅没收其会津三郡聊作薄惩。七月,政宗交出黑川城,回归旧主城米泽。

第二次,是在次年,也即天正十九年(1590年)的二月。且说伊达政宗才回到米泽城不久,丰臣秀吉就攻灭后北条氏,开始奥羽领国势力重新分配,剥夺未能及时参阵的大崎、葛西等大名全部领土。是年十月,这些家族的遗臣发动一揆。次年年初,讨伐军总大将蒲生氏乡向秀吉密报,一揆中有人使用政宗的旗帜和指物,并且他还搜获政宗煽动一揆的一封书信。为此,政宗将涂以金箔的磔刑柱置于队列之守,自己再度穿上死人的服装,上洛向秀吉申诉,表明自己和这件事丝毫也没有关系。政宗的理由是,虽然那封书信上的笔迹和他的亲笔颇为相似,但是花押完全不同,定是伪造无疑。

据说,德川家康对此事的分析和评价是:“大将要在许多文件上描上花押,既然能伪造笔迹,岂有花押完全不似的道理?定是政宗为了事败后便于撇清,故意描了假的花押——他不愧是一位多智的大将啊!”

此后,伊达政宗使用与早年间完全不同的阴柔功夫,周旋于丰臣秀吉及其它图谋天下的人们中间。“独眼龙”政宗有统一日本之志,却没有扫平日本之能,更不用说,他根本就没有获得上天眷顾的时机。时势创造英雄,没有时势的推动,一个人想在乱世中砍出一片光明,完全是不切实际的臆想。而政宗最高明之处,大概就在于他终于及时看清了形势,甘居下位,从而得保威名不堕。否则,大概会是北条氏政一般的下场吧。

伊达政宗常遗憾地表示自己晚生了二十年,否则就可以和织田信长一较短长,争霸天下。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迷梦而已。政宗不能得到天下,不是因为他的年龄,而是因其所处的环境。偏远贫瘠的奥羽之地,根本不可能憾动天下大局,前此的藤原秀衡不行,后来的奥羽越列藩同盟、虾夷共和国不行,此刻的伊达政宗当然也不行。

伊达政宗有一位重臣名叫铃木元信,乃是构筑了伊达家完整财政体系的名臣。据说元信曾认定政宗终将成为天下人,为此拟就了所谓的《伊达幕府条目》,但他在临终前终于认识到梦想无法实现,于是流着泪将这些文件付之一炬。

秀吉过世后,政宗又投靠了德川家康,随其参加了会津合战、关原大战,攻下了上杉家的白石城,并预先发现和镇压了奥州一揆起义。战后被家康授予“百万石书状”,由于关原之战所属的德川军取得了胜利,因此政宗的领地得以保留。家康原定政宗成为100万石大名,但是因为被揭发煽动和贺宗亲对南部氏进行一揆,只能由原来57万增封为62万的大名,成为仙台藩藩祖,随后立即筑起仙台城及城下町,当时仙台城仍为山城,在山下设下城下町,仍有统一天下之心(政宗死后改建为平山城)。参与了由德川对丰臣的大坂冬之阵及大坂夏之阵等着名战斗,在夏之阵的道明寺之战与真田信繁部队激战,在天王寺·冈山之战,曾经向我方部队自相残杀使神保相茂部队全灭,需对事件作出解释。此外政治方面,更派遣家臣支仓常长到罗马与罗马教廷使节会面,成功在外国进行贸易。亦成功将仙台一带成为经济的重心。。政宗曾遗憾的表示:愿早生二十年,成就信长般的霸业。可惜对于战国时期想有一番作为的政宗,却遭到生不逢时的厄运。宽永五年(1628),政宗开始隐居。宽永十三年(1636)在江户去世,临终前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亲自至床边守候。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