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美欧新冠疫情,以及新冠疫情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影响是什么

这次新冠疫情会给中国与全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爆发,至今已有两年了。疫情对中国与全球实体经济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总体上看,现阶段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很大,其冲击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五个。

美欧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1.经济衰退

这几年,整个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增长停滞。根据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世界经济可能会以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增长.美国2020年一季度开始GDP收缩4.8%,终结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4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已陷入“大封锁”,预计今年全球经济萎缩3%,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萎缩1%,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2022年,在全球通胀高企、金融环境可能收紧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近日同时下调了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2和2023年全球增长预期从4.4%和3.8%下调至均为3.6%,世界银行则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4.1%下调至3.2%。从目前看,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这次全球大流行不仅仅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而是严峻的就业危机和经济危机。同时,新冠疫情可能导致更多人失业;在美国,申请失业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的十年扩张已经结束。

再来看中国的经济情况。当2020年疫情爆发时,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长达到-6.8%。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进入2022年3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今年2-3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而且,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

美欧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2.全球市场动荡

疫情爆发以来,富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日经指数均出现大幅下跌。2020年3月18日,美国股市再度暴跌,触发本月第4次、史上第5次熔断,这也是道琼斯指数近3年来首次失守20000点。受疫情影响,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从3月23日起关闭交易大厅,完全转向电子交易。美国股市10天内发生4次熔断,而美股自1987年熔断机制建立以来共发生过5次熔断,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7年。美三大股市市值一度缩水2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总量。道琼斯指数自2017年以来首次跌破2万点。欧洲和新兴市场股市也经历多次熔断,英国、德国、法国等国股指累计下跌一度超过40%,进入技术性熊市。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大幅上升,信贷市场信用风险增大。如此阵仗,让89岁的巴菲特也惊叹活久见,巴菲特可是股神呀,活了这么久,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但也让他感叹这太不正常了。网友们还替他开启了段子接龙:

2020年3月8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

2020年3月9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两次美股熔断。

2020年3月12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三次美股熔断。

美欧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2020年3月16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四次美股熔断,我太年轻了……

2020年3月18日……

还有网友调侃道:“巴菲特说一辈子就看见五次熔断,我10天就实现了四次,看来我要比股神厉害。”

虽然疫情对股市的冲击是短暂的,但若疫情持续蔓延,全球股市将进一步受挫。这几年的股市表现也是如此。

3.全球产业链突发中断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利益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可以说,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你在为各国疫情重创、美股暴跌幸灾乐祸,隔岸观火的时候,火马上就要烧过来了。或许你没有亲戚同学在美国,你没有购买美股,美国的疫情似乎和你毫无关系,然而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则没有如此简单——美股大跌,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毫无疑问也损失惨重。

中国平安下跌 13%、微博下跌 19%、阿里巴巴下跌 10%,百度下跌 21%,股价下跌公司就需要改善财报来继续维持股价。在疫情需求抑制的情况下,裁员就是缩减成本的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或许失业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一个简单的逻辑——国际疫情水深火热,国际消费者就会减少消费,而直接后果就是我们东莞的工厂的订单就会被撤掉,我们的工人就会失业回家。全球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美欧英是以服务业为主要输出的经济体:更多输出技术、品牌;

中日德意是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要输出的经济体:更多输出产品、实物;

而其他国家则主要输出上游产品:更多输出石油、原材料。

以中国为例,中国作为“中间产品”供应商在世界各地区的份额:

1.苹果全球限购了,因为我们的富士康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了;

2.澳洲的龙虾卖不出去了,因为中国的餐馆在疫情期间纷纷关门了;

3.泰国的旅游业按下暂停键,因为中国的旅客隔离在家不敢出门了;

4.韩国的现代汽车工厂停产了,因为中国山东的供应链工厂停滞了;

5.巴塞罗那国际电信展取消了,因为中国的电子消费品牌没法参展了:

据不完全统计,《财富》杂志1000强企业中94%经历了供应链中断。每一个国家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全球供应链是一副多米罗骨牌,任何一块倒掉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4.各国庞大财政货币**政策的隐患有可能不断显现

面对疫情,全球各国都在想办法解决。很多人觉得既然疫情主要就是怕带来流动性危机,那直接放水不就得了,美元是美国自己印的,又怎么会出现危机呢?其实对于这点,也真的不是大家想想的那么简单。对于给实体注入流动性,像美国的两万亿**计划那样,无法就是分成两块,一个是给老百姓放钱保民生保消费。但是放少了,可能信用卡等债务都还不够,放多了,企业又没生产,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出现资金多货币少而出现通胀的问题。

而给企业放水也是一样。因为一旦随着消费的恢复和企业的复工,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速度就会恢复,而此时对银行来说,其实是有钱放不出去的情况下,那就很容易出现全面通胀的局面。

所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放水或某个政策就能解决的,其根据影响时间的长短产生的伤害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各种政策的把控上也是会有一定的后遗症。假如没有放到关键点上,那就会出现过量的资金流入地产和金融市场导致新的风险点出现。而又解决不了实体经济的问题。

在社会总需求因为疫情明显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当下,各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同时,新的财政**政策也在发力,财政政策很可能可以也应该扮演比货币政策更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疫情期间或疫后财政政策更为积极和重要呢?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学家,凯恩斯,英国的财政经济顾问,在1931年世界经济在萧条的情况下,提出了一个挖坑理论,当然这个挖坑,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给别人下套,设陷阱。而是无事找事做。说得更直白点,就是当经济不行时,大家都没事做,当然也没有收入,那们政府就雇佣一此人把好好的马路挖一些坑,然后在把这些坑修好,有人说,这不就是没事找事嘛,但也正是这无事找事,才让人们有事做,有事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消费,才能拉动经济运行。

针对这个挖坑理论,有很多人杜撰很多有趣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据说是杜克大学的胡佛教授讲述的:“1934年在华盛顿的一家酒店的房间中,当我正准备与凯恩斯共进晚餐时,他善意地讽刺了我在搁架上挑选毛巾而避免弄乱其他毛巾时的小心谨慎。他用胳膊一扫一下就将两三条毛巾扫到了地板上。他开玩笑地说道:我确信与你非常谨慎地避免浪费相比,我对于美国经济更加有用,因为通过弄乱这些毛巾可以**就业。”

古老的道理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凯恩斯却说,刻意制造的麻烦是可以帮助别人的。这里面的逻辑就是凯恩斯主义常说的“挖坑理论”——顾客弄乱毛巾,酒店就必须多雇服务员来整理,而服务员岗位增加,更多的人通过当服务员获得了收入,他们的消费又**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拉动效应。

历史上,在很多经济危机时,都用过这个挖坑理论,最为典型的就是罗斯福新政,当时处于1931年的经济大萧条,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经营者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新冠疫情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新冠疫情将加速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正如两次世界大战对各国、各地区的冲击不平衡,故而引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变化一样,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地区、各国的冲击程度也呈现不平衡态势,也势将**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此次美欧等西方国家受创最重,目前确诊病例超过280万例,占全球确诊病例的2/3;致死病例超过23万例,占全球因病致死总数的3/4。不仅如此,最先遭遇新冠疫情的中国等东亚国家迅速遏止住疫情扩散,且在疫情过后迅速转入“生活防疫”,经济正在复苏;而美欧等西方国家疫情仍在扩散,尤其美国尚未进入“平台期”。据此推断,疫情过后,美欧等西方国家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占比将进一步下滑,而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占比将进一步上升;中美综合实力对比的天平尤其将加快朝有利于中国的一端滑动,中国按汇率计价的GDP总量超美时间表也可能因此而提前。

其次,从政治、文化及制度层面观察,新冠疫情肆虐使美欧等奉为“法宝”的所谓“西方民主优越论”及“西方文明优越论”等遭重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美欧等一直高调宣扬其以“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一人一票”等为支柱的政治体制以及其以“绝对个人主义”“绝对自由”为核心的文化、文明等,并试图强迫非西方国家照搬、**。然而,面对新冠疫情,最先成为疫情“震中”的中国等东亚国家,发挥政府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和效率高等制度优势,采取了高效抗疫举措,而有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东亚各国民众也高度自觉、自律,主动配合抗疫,显示了制度与文化优势。美欧等西方国家虽然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更完善的医疗技术设施,但面对新冠疫情,其政府或者不作为、乱作为,或者因权力制衡而产生的各种制度性牵制而难作为,其民众则以坚守其所谓“绝对人权”“绝对自由”“绝对个人主义”等为由,不肯配合政府抗疫。结果,美欧等白白浪费了中国等东亚国家率先抗疫而争取来的数周宝贵时机,渐次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灾区。美欧等西方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失败,不但导致国际力量对比的天平朝中国等东亚国家偏移,而且使西方长期自吹自擂的制度及文化与文明优势等“皇帝的新衣”原形毕露。这后一点尤其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新冠疫情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新冠疫情将加速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正如两次世界大战对各国、各地区的冲击不平衡,故而引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变化一样,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地区、各国的冲击程度也呈现不平衡态势,也势将**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此次美欧等西方国家受创最重,目前确诊病例超过280万例,占全球确诊病例的2/3;致死病例超过23万例,占全球因病致死总数的3/4。不仅如此,最先遭遇新冠疫情的中国等东亚国家迅速遏止住疫情扩散,且在疫情过后迅速转入“生活防疫”,经济正在复苏;而美欧等西方国家疫情仍在扩散,尤其美国尚未进入“平台期”。据此推断,疫情过后,美欧等西方国家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占比将进一步下滑,而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占比将进一步上升;中美综合实力对比的天平尤其将加快朝有利于中国的一端滑动,中国按汇率计价的GDP总量超美时间表也可能因此而提前。

其次,从政治、文化及制度层面观察,新冠疫情肆虐使美欧等奉为“法宝”的所谓“西方民主优越论”及“西方文明优越论”等遭重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美欧等一直高调宣扬其以“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一人一票”等为支柱的政治体制以及其以“绝对个人主义”“绝对自由”为核心的文化、文明等,并试图强迫非西方国家照搬、**。然而,面对新冠疫情,最先成为疫情“震中”的中国等东亚国家,发挥政府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和效率高等制度优势,采取了高效抗疫举措,而有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东亚各国民众也高度自觉、自律,主动配合抗疫,显示了制度与文化优势。美欧等西方国家虽然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更完善的医疗技术设施,但面对新冠疫情,其政府或者不作为、乱作为,或者因权力制衡而产生的各种制度性牵制而难作为,其民众则以坚守其所谓“绝对人权”“绝对自由”“绝对个人主义”等为由,不肯配合政府抗疫。结果,美欧等白白浪费了中国等东亚国家率先抗疫而争取来的数周宝贵时机,渐次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灾区。美欧等西方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失败,不但导致国际力量对比的天平朝中国等东亚国家偏移,而且使西方长期自吹自擂的制度及文化与文明优势等“皇帝的新衣”原形毕露。这后一点尤其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再次,新冠疫情对东亚及欧洲影响的不平衡性,将产生催化作用,加快全球经济政治中心由欧洲向东亚转移的地缘政治进程。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世界地缘政治中心,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装备与科技、占有世界GDP及贸易总量以及军备的最大份额,还拥有英法德这些一流大国。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受到削弱,美苏崛起为超级大国,英法德等退出了一流大国行列。冷战后期,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东亚中日韩及“四小虎”“四小龙”相继崛起,“权力东移”一时成为国际热议。然而,欧洲不甘没落,力图以推进欧洲一体化方式挽救其颓势。但在此次疫情肆虐中,自诩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福利制度、医疗设施的欧洲主要国家,先是不作为,把新冠疫情说成是“黄种人的病”,而后是“各扫门前雪”,再往后则相互以邻为壑,甚至相互“截胡”,争抢抗疫医疗用品;欧盟各机构在欧洲各国抗疫过程中同样表现不佳,所谓欧盟凝聚力、欧洲一体化的“皇帝新衣”也被新冠疫情戳破。疫情过后,欧洲疑欧势力将再度抬头。欧盟凝聚力下降较之其经济力下滑更可能削弱其国际影响力,也更能催化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由欧洲向东亚转移进程的加速完成。

最后,从非器物层面观察,此次新冠疫情将深刻影响人们的安全观、发展观、国际观及全球治理观等。一是影响人们的安全观。近代以来,现实主义的利益观、安全观和在国际政治中玩“零和游戏”等,一直受西方顶礼膜拜,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观念。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但有大量核武器,还拥有大量超级航母及各种高性能常规武器。但是,面对“新冠病毒”,这些高性能武器派不上用场。二是影响人们的发展观。近代数百年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展观及其发展模式也同样为国际社会顶礼膜拜。其基本特点是高消费、高享受、高消耗、高浪费,结果是人类在资源使用和消费方面无节制,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地球环境被破坏、生态恶化。此次“新冠病毒”使得全世界手忙脚乱,无疑与这种西式发展观和发展模式有直接关系,并促使人们反思由“四高”驱动的西式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弊端。三是影响人们的国际观和全球治理观。“新冠病毒”先肆虐中国及东北亚国家,而后肆虐欧美、进而向全世界扩散的进程表明了一个生物学的铁逻辑:“病毒无国界”。无论富人穷人、无论**布衣、抑或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面对“新冠病毒”,都显露出人类不堪“病毒”袭击的脆弱性。战胜“新冠病毒”或是其他类型的传染性疾病,需要世界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合力,共同应对,而不是玩“零和游戏”。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美欧新冠疫情和新冠疫情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