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里约奥运会裁判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里约奥运会吕斌事件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历届奥运会,有过裁判被罚下场吗
为什么裁判员出了错,也认定裁判员出了错,结果却不予更改呢,比赛就将无法进行下去。这一原则是以保证比赛的正常秩序和完整性为出发点的。由此,形成了竞技体育比赛中要无条件服从裁判员判罚的原则。无条件服从裁判员的判罚,正确的判罚自不必多说,更主要是指无条件服从裁判员、这是竞技体育的基本准则。国际足联也曾有过这方面的试验,后来证明是不可行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因为延迟了比赛,破坏了比赛的连续性;二电视慢镜头重放,看的是更清楚了,又怎么样判罚结果还是存在争议?事实证明,即使在"看得清楚"的情况,人们对判罚的程度还是存在争议,事后只有申诉才可能挽回自己的损失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公正的毕竟国际的形势运动不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
奥运会中裁判的工资是多少
裁判的工资的多少就涉及到裁判的一些列话题。裁判是如何设定的?
【裁判如何圈定?】
在今年的1月底,国际排联公布了执裁东京奥运会的22名裁判名单,其中亚洲籍裁判共有6人,中国的国际级裁判刘江继里约奥运会后再次入围。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下奥运会的裁判名单的圈定。
每年的1月末2月初,国际排联就会确定该年度国际大赛的日程。随后通常在2-3月,就会根据日程顺序分配给当值裁判。这次之所以早早地放出裁判名单,是因为奥组委早早地确定了比赛的日期。
而能够入围奥运会的裁判,必须是国际级裁判,而在众多的国际级裁判中,只有排名较高的裁判才能在奥运会中执裁。在这些国际裁判执裁的世联赛分站赛、总决赛,世锦赛、世界杯和世俱杯上都会有专人对裁判工作进行打分。随后上报给国际排联的裁判组委会,在奥运会举办年,组委会对裁判名单进行提名,然后进行商讨,圈定最终名单。当然也有入围后惨遭替换的例子。
【工资】
裁判参加奥运会有没有报酬,可以负责任的,是有的。根据韩国主裁姜珠熙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透露,她在里约奥运会期间,每日的裁判津贴和活动费为250美元(人民币约合1750元),此外奥组委也会给裁判一些钱,作为机票、住宿、奥运会举办期间的交通费和伙食费等活动所需的费用,里约奥组委给予的金额为200-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000-17000元)。也就是说,在里约奥运会22天期间,约有5万人民币的收入。
但是还有其他一说~【谁给裁判工资】
这个问题只要深入想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的,如果是东道主的来给这些裁判发工资的,那么“主场优势”未免也太大,俗话说得好,“拿人钱财与人方便”,如果是拿东道主的工资,那裁判的立场就会站在东道主一方了,这是与裁判公正公平的原则所背道而驰的。所以裁判的薪酬是由国际足联发放的,只有这样裁判才能以公正公平的姿态站在赛场上。裁判一个月的薪酬大约有几万美金,同时每场比赛还有额外的补贴,一般每场比赛都有几千美金左右的补贴。相比较来说一个月有几万美金也算是高收入了,但是这个薪酬是完全没办法和球员相比的,差距太大。于是,这也就给了很多幕后黑手的机会,因为相比球员来说裁判更容易被收买,这也就是现如今瞎眼裁判盛行的原因。
这份高薪工作看似轻松,但其实也是十分的不容易的。裁判在比赛开始前就要上岗,包括检查场地、网高等,在比赛中一站就要站2小时,而且要专心观看选手的比赛,比赛结束后还有一些琐事要做。此外,国际级裁判的考核也非常严格,必须由各国排协进行推荐,然后通过口试、笔试等众多考核项目,才能拿到国际排联颁发的国际裁判资格证。而且在个别裁判眼里看来,这份薪酬也算低的。
好啦,小漆的报道就到这儿了!下篇报道见!
奥运会历史上有哪些不公判罚
1、1932年洛杉矶奥运——“多跑2米丢掉冠军”
在200米田径比赛中,赛前夺冠热门的美国短跑运动员拉尔夫·梅特卡夫最终却仅获得第三名的成绩。原因竟然是200米比赛的起跑是在弯道上,因此每道出发的地点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决赛中,由于裁判的失误,他所在跑道的起跑线未测量准确,比真正的起跑线后退了两米,因此梅特卡夫跑的距离实际上是202米,而是事后在测量赛道时发现梅特卡夫所在的跑道比其他竞争对手多了1.5米,尽管这样他仍然跑出了21秒5的成绩,比第二名的美国队友乔治·辛普森(George Simpson)的成绩仅慢0.2秒,而第一名的托兰的成绩也不过是21秒2。他只得屈居第三名。虽然后来发现了这个错误,但奖牌已经颁发,不可能重赛,梅特卡夫也只有接受这个事实。
2、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跑着的竞走也能夺牌”
在男子10公里竞走决赛赛场上,刻板的裁判,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告知瑞士人施瓦布和苏联选手容克因犯规被取消比赛资格。但荒诞的是,这对运动员公然不理会裁判的判罚而跑了最后的30米,并以全力奔跑抛开激烈追逐他们的裁判。这些裁判拼命追赶,想在他们到达终点前取消他们的比赛资格,因为所有的淘汰必须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然而裁判没能追赶上他们,更神奇的是他们的第二和第三名成绩竟然被保留下来。
3、1972年慕尼黑奥运——篮球决赛两次延长
美苏篮球决赛,到最后6秒时,苏联以微弱的一分领先,49比48,美国人柯林斯心急如焚。这时,柯林斯获得两次罚球机会,并全部命中。比赛结束的哨子也随即吹响,美国队以50比49获胜。
就在这时,匈牙利裁判却大叫起来,说比赛离结束还差1秒钟,坚持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苏联队趁机来了一个远投但没中,结束的哨音再次响起,美国队还是领先一分。但这次一个英国的“不是裁判却有发言权的人”说应该还有3秒钟,比赛应继续进行。美国队当即炸了锅,但苏联和裁判方都坚持这个意见,美国队硬着头皮又走进了球场,结果苏联以51比50得到了奥运金牌。
4、1988年汉城奥运——传奇拳手被剥夺金牌
轻重量级拳击比赛决赛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裁判丑闻。对阵双方是后来统治上世纪90年代职业轻重量级拳坛的美国传奇选手小罗伊·琼斯和韩国选手朴熙洪(音译),小罗伊·琼斯在比赛中明显占据优势,几乎每一个回合都将更多的打击送给对手,但裁判却将胜利判给了韩国选手朴熙洪。经过赛后研究显示,琼斯击中对手的次数为86次,远远多于对手击中他的32次。
这一事件一度在国际体育界引起轩然**,成为了当年汉城奥运的一大知名丑闻。从那届之后,奥运拳击比赛开始采用电子计分。
5、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女双国手决赛被判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首次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女双决赛在关渭贞/农群华与韩国选手黄惠英/郑素英之间进行,这场对决,关渭贞/农群华确实遇到了麻烦,麻烦不仅仅是对手强劲的实力,还有裁判的判罚。
那场比赛,英国主裁判在关键时刻先后6次判定中国选手发球违例,史无前例的发球违例次数,对于专业运动员是无法想象的,这些天真的判罚直接导致关渭贞/农群华最终以1:2惜败。
奥运会后,那位偏心裁判被国际羽联永久停职,这一惩罚足够严厉,然而中国选手仍然换不回一枚金灿灿的奖牌。与奥运冠军擦肩而过,也成为关渭贞/农群华永远的心痛。
6、2004年雅典奥运——三剑客决赛遭暗算
2004年雅典奥运男子花剑团体决赛,匈牙利裁判希达西一次次讨好般误判,让中国三剑客与几乎到手的金牌擦肩而过。尽管这名裁判希达西当时就被遣送回国,但中国剑迷依旧不会原谅他。
这场决赛中国剑客从一开始就发挥出色,意大利人只有招架之功,然而匈牙利击剑裁判希达西一次次在双方互中甚至是中国选手先击中对手的情况下判意大利队得分,导致场上形势逆转。裁判委员会都对他的行为看不下去,比赛才进行了一节就把他换了下去。
国际剑联在赛后发表声明,承认这场决赛至少有6剑误判,称这是击剑史上的耻辱,并将希达西开除。
7、2004年雅典奥运——男子体操全能遭误判
2004年雅典奥运,在男子体操全能比赛中,由于三名技术官员的失误,将韩国选手梁泰荣一套本该10分起评的双杠项目搞成了9.9分,从而“帮助”哈姆夺冠,梁泰荣仅得到铜牌。哈姆当时的总分是57.823分,而梁泰荣的分数是56.874分。如果加上误扣的分数,梁泰荣应该以0.051分的优势夺冠。
韩国人无比愤怒,虽然国际体联随后承认了错误,并将犯下错误的3名裁判停职,但奥委会拒绝将金牌还给梁泰荣,因为没有这种先例。虽然韩国人后来为此事反复申诉,但仍然没能为梁泰荣要回这枚本应属于他的金牌。
8、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女双被取消参赛资格
2012伦敦奥运会体现了西方人最**的双重标注,于洋和王晓理担负为中国羽球女双夺金重任,为了这块金牌,羽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可谓用心良苦:为了让王晓理安心备战奥运,她最亲的外婆过世时,家里和球队合力瞒她;北京时间7月31日晚的小组赛最后一轮,王晓理和于洋又被安排消极比赛,故意输球……
可惜一切努力随着一纸罚单泡汤——国际羽联宣布,取消包括于洋、王晓理在内的8名羽球选手比赛资格。国际羽联指控称,女双最后一轮,于洋/王晓理VS郑景银/金荷娜(韩国)、河贞恩/金旼贞(韩国)VS波利/乔哈里(印尼)“没有尽全力去赢得比赛”以及“在场上的行为明显有害于羽毛球运动”。西方人对此一片指责之声,可笑的是,英国人曾利用假摔得到冠军,却被称赞为最聪明的运动员。真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9、2016年里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确实有毒,主办方弄错中国国旗,澳大利亚媒体在中国队入场时插播广告,孙杨被澳洲选手和媒体诬陷嗑药并大肆炒作,女篮女排被喝倒彩,沙滩女排宣布中国获胜后被瑞士队提出质疑竟然重新比了一局,女子重剑裁判叫停后对方击中仍判对方得分,中国女子体操绝对优势项目被裁判打出极低的完成分挡在决赛之外!女子举重因提示版提示错误信息,教练误判,导致无缘金牌并且申诉无效!徐莉佳也在激光雷迪尔级帆船比赛中因为美国选手的投诉被取消第二轮成绩。最令人发指的是——拳击49公斤级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吕斌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连续重拳打到对手几乎被KO的情况下,在裁判终止比赛并且读秒的情况下,最终却被裁判判定1比2告负,吕斌就这么遭遇了奥运史上最不公正的淘汰。并且拳联的新规则还禁止投诉!拳击比赛第一轮男子49公斤级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吕斌激战3个回合,最后一局发挥出色,满有信心会胜出。但裁判却判35岁的肯尼亚老将胜出,令举手欢呼的吕斌好梦落空,泪别赛场。
10、2004年雅典奥运——在在男子体操全能比赛中,由于三名技术官员的失误,将韩国选手梁泰荣一套本该10分起评的双杠项目搞成了9.9分,从而“帮助”哈姆夺冠,梁泰荣仅得到铜牌。哈姆当时的总分是57.823分,而梁泰荣的分数是56.874分。如果加上误扣的分数,梁泰荣应该以0.051分的优势夺冠。
韩国人无比愤怒,虽然国际体联随后承认了错误,并将犯下错误的3名裁判停职,但奥委会拒绝将金牌还给梁泰荣,因为没有这种先例。虽然韩国人后来为此事反复申诉,但仍然没能为梁泰荣要回这枚本应属于他的金牌。
11、2004年雅典奥运——涅莫夫完美谢幕遭遇误判
又是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单杠比赛,28岁的俄罗斯老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在杠上一共完成了直体特卡切夫、分体特卡切夫、京格尔空翻、团身后空翻2周等连续6个空翻和腾越,非常精彩,只是落地往前跨了一步。他征服了观众,但是裁判只给了他9.725分!此刻,体操史上少有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愤怒着,他们全都站立起来,报以持久而响亮的嘘声,比赛不得不被打断。
观众席上的热情被点燃了,嘘声更响了,很多观众甚至伸出双手,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鄙视动作。不同国度的观众这个时候结成了同盟,俄罗斯的、意大利的、巴西的...不同的旗帜飞舞着。
涅莫夫显示出了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宽广胸襟,他重新回到场地上,伸出右手食指做出禁声的手势,请求观众给接下来出场的保罗-哈姆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然后具有大将风范地双手下压,要求观众们保持冷静。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