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边境冲突。该事件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国与印度分别在边境发生了两场边境军事冲突,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虽然中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停火后中方却从已经夺取的争议地点撤出,使得印方实际控制了藏南地区。但是印度军方在战场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决定在中印附近实施了一项“防御计划”以巩固印方于战争所占有的领土范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于边界前沿的几个支撑点军队已经完成部署,但是通向这些地方的交通网线仍没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总理后,决定重新审议印度的安全局势,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快在印度实际控制线内部署军队的计划,以继续巩固印度在此地的军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参加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期间顺带停留于北京,印度外长向北京带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个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继续使边境地带的局势恶化”。当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国大党支持者的**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访问中国,这是即20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访问印度后第一次两国之间的高层访问。最终在1993年,两国签订了一项“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的协议,这场边境危机由此告终。
中印为什么对峙
中印因为洞朗问题对峙。
长达两个月的中印对峙,以印度撤军宣告结束。
在对峙过程中,双方民众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印度民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中国的活动,如临大敌;一方面,中国民众对这场对峙淡然处之,心态平和轻松,甚至一些主战言论在叙述上也显得轻描淡写。
这是因为双方对于威胁的感知程度不同。
中印冲突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启示:其实两个国家的冲突往往是因为某些观念都不回来。我们不能站在一个过于偏袒其中一个国家的地位上评论。更应该的是调节俩者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得到平衡,得到和谐有序,共同发展。这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印作为亚洲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保持中印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对维持亚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关键。然而中印边界问题仍然困扰两国战略合作向实质性方向迈进,同时也制约中印关系的纵深发展。
中印冲突事件:
2020年4月,印度边防部队单方面在该地区抵边修建设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
2020年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中方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
2020年6月6日,在中方的大力推动下,双方经过多渠道沟通,两国边防部队举行首次军长级会晤,双方同意采取切实措施,缓和边境地区局势。印方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双方通过现地指挥官会晤商定分批撤军事宜。
2020年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印冲突
中印冲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0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冲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