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全红婵8月6号比赛直播决赛和11月26日全红婵和陈的比赛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全红婵8月6号比赛直播决赛以及11月26日全红婵和陈的比赛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陈芋汐和全红婵的教练分别是谁
陈芋汐的教练是余晓玲,全红婵的教练是陈若琳。
1、余晓玲
余晓玲,女子跳水运动员。广西人。生于1971年。7岁进入广西柳州市体校,12岁进入广西区体工队,14岁调入国家跳水集训队。2021年7月,入选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跳水队。
2、陈若琳
陈若琳,1992年12月12日出生,江苏南通人,中国前女子跳水运动员,中国国家跳水队教练。
2006年,她以14岁之龄出战跳水世界杯,旋即与贾童合作赢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首度登上世界冠军宝座。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她又成功包揽10米跳台单人及双人项目两枚金牌。更曾获选国际泳联2010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而她与搭档王鑫、汪皓更是合作无间,在各大小赛事的双人项目中难逢敌手。
全红婵的介绍
全红婵,2007年3月28日出生于广东湛江,中国国家跳水队女运动员。
2018年,全红婵获得广东省跳水锦标赛3项冠军。2019年,全红婵获得广东省跳水锦标赛5项冠军。2020年8月,全红婵获得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3米跳板和10米跳台单双人等5项冠军1项亚军;10月,全红婵以437.75分夺得2020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世界杯选拔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
2022年6月,全红婵在2022年布达佩斯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勇夺跳水3米板/10米台混合全能金牌、女子单人十米跳台银牌、女子双人十米跳台金牌,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的金牌大满贯。
全红婵打破了谁的记录
全红婵打破了奥运五金王陈若琳的纪录。
全红婵和陈芋汐将女子10米台跳水项目推向了新高度,她们突破的是奥运五金王陈若琳的纪录。这次的世锦赛全红婵和陈芋汐在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以369.84分的高分夺冠创下了新纪录。这个高分打破了陈若琳和王鑫在2009年世锦赛上跳出的369.18分纪录。14年过后,全红婵和陈芋汐超越了陈若琳和王鑫。
陈若琳是女子10米台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她拿到5枚奥运金牌并列中国运动员奥运金牌第一。在双人项目,她拿过5次世锦赛双人10米台冠军,3次奥运会双人10米台冠军。奥运会双人10米台得分纪录是陈若琳和汪皓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创造了368.40分。
全红婵早年经历
2007年,全红婵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迈合村。
2014年7月,全红婵因在学校操场玩跳格子游戏时被启蒙教练陈华明挖掘,从而开始接受跳水训练,同年9月正式进入位于麻章的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就读。全红婵是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湛江联合培养的优秀运动员。
2018年3月,全红婵被输送到广东省跳水队,其省主管教练为何威仪。
陈若琳跟全红婵谁厉害
陈若琳和全红婵相比的话,陈若琳比较厉害。
陈若琳,1992年12月12日出生,江苏南通人,中国前女子跳水运动员,中国国家跳水队教练。全红婵,2007年3月28日出生于广东湛江,中国国家跳水队女运动员。陈若琳是女子跳台跳水的教科书和天花板。而全红婵天赋实力都有,成绩也越来越好,但是和陈若琳相比的话,还是陈若琳比较厉害。
2006年,陈若琳以14岁之龄出战跳水世界杯,旋即与贾童合作赢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首度登上世界冠军宝座。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她又成功包揽10米跳台单人及双人项目两枚金牌。更曾获选国际泳联2010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而她与搭档王鑫、汪皓更是合作无间,在各大小赛事的双人项目中难逢敌手。
陈若琳和全红婵谁厉害
陈若琳和全红婵相比,陈若琳厉害。
陈若琳是唯一一位打败发育关的女子跳台选手,在北京奥运会满分逆转的英雄,在她的三届奥运会生涯中,一共拿到5枚跳台金牌,她是女子跳台跳水的教科书和天花板。也许她的高颜值让人忘了她的天分,但她是独一无二的天才。而全红婵天赋实力都有,成绩也越来越好,但是和陈若琳相比,全红婵还要差一点。
全红婵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陈若琳都经历过,并且,陈若琳都成功克服了,陈若琳是全红婵全方位学习的榜样,陈若琳身上拥有全红婵想要继续前进的一切经验。不过全红婵一直都在进步,她会变得的越来越强,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冠军。
陈若琳个人评价
中国跳水传奇人物陈若琳,以其卓越的技术和辉煌的成就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她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但她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凭借她的坚持和努力,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运动生涯还是个人生活中,她都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毅力和勇气。
陈若琳的成就无疑是令人钦佩的,尽管她的名气不如吴敏霞和郭晶晶。退役后,陈若琳没有选择娱乐圈,也没有选择从政,而是选择进入国际泳联担任裁判,并担任中国国家队教练。她还参加了跳水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的裁判工作,为跳水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