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是否曾想过深入了解2024中国跳水队金牌总数和美国跳水队重大失误的内涵?在本文中,我将为你详细解析这两个话题,希望能给你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考。
我国著名的跳水运动员有谁
一、中国著名的男跳水运动员
1、李孔政——中国第一位男子亚运会冠军
1959年出生,广西南宁人,中国第一位男子亚运会冠军,奥运会铜牌得主。现状: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密歇根跳水学校(俱乐部)任跳水主教练。
在中国跳水人才库中,有些人虽然缺少奥运冠军等光鲜的履历,但同样被人们所铭记。比如李孔政,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诸多纪录的保持者:第一个亚运会男子冠军,第一个出国训练,但仍代表中国继续比赛的选手,第一个走在难度表前列的人。
1973年,年仅14岁的李孔政进入国家队,经过一天最多训练14小时的魔鬼训练和创新技术,他在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让外国人知道了中国跳水的精美。每当看到他做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后入水,全场观众都会高呼他的名字。他的向前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107向前翻腾三周半、向后、反身、向内翻腾二周半和臂立翻腾二周,全部是当时国际跳水规则表里最高难度系数的动作。
2、李宏平--中国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
1963年出生,广东汕头人,中国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世界上第四个突破700分大关的运动员。现状:目前定居美国,任南加州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上海游泳世锦赛美国跳水队教练。
9岁时,李宏平最初接触的是体操,后来又被选到跳水队,可惜由于他爱闹情绪、胆小并且厌恶跳水,差点要改行当普通小学生。好在曾经在50年代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男台跳水冠军的梁伯熙教练留下了他,并把他带到上国际舞台。
从1977年进入国家队开始,李宏平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摘金夺银,直到1981年的墨西哥跳水世界杯,他在苏联、美国、德国、墨西哥等强敌的环伺下,为中国男子跳水得到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高难度407C(反身翻腾三周半抱膝)和压水花技术让人印象深刻。
同年,他再度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除了赢得男台跳水冠军,还被国际泳联的《游泳世界》杂志评为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他是中国男子运动员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3、孙淑伟——第一个男子跳水奥运会冠军
1976年出生,广东揭阳人,我国第一个男子跳水奥运会冠军,我国男子跳水首个“三冠王”。现状:曾在国家队执教过二线队员,目前为广东省跳水队教练。
孙淑伟从小就是走路低头、说话慢条斯理,一笑起来抬头纹清晰可见,看似少年老成,其实性格顽皮。9岁时,他成为广东名帅胡恩勇的**。
在动作领悟力方面,孙淑伟天赋异禀。往往教练说一句,他很快就能掌握要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最后一个获得满分的307C(反身翻腾三周半抱膝)的动作,他只用几天时间就学会了。
1990年,14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亚运会男台冠军。1991年珀斯游泳世锦赛,他以629·29分夺取男台冠军。同年还获世界杯男台冠军,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男子跳台冠军。
1992年奥运会时,已经拥有世界杯和世锦赛双料冠军的孙淑伟最终杀出重围,凭借最后一个动作307C稳稳地拿下奥运桂冠,成为中国跳水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二、中国著名的女跳水运动员
1、钟少珍——第一位亚运双料冠军
1948年出生,广东中山人,第一批中国国家队队员,第一位亚运会双料冠军。
从来不曾有人像她那样保持着中国跳水的多项纪录——她是中国第一代跳水运动员,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板台全能选手;第一位亚运会冠军;她还保持着中国跳水的两项纪录:她退役时30岁,是我国跳水最高龄的女运动员;如今她是国家队中最年长的现役教练员,63岁。
1970年,国家跳水队第一次成立时,从八一队入选国家队的钟少珍就是队中的当红人物,在全国各地的巡演中,享受山呼海啸般掌声和欢呼声。由于被国际泳联阻隔多年,1974年中国参加德黑兰亚运会,对中国跳水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跳水直到亚运会最后截止报名还有不到一个小时才被通知允许参赛。女子跳板决赛,钟少珍一路领先,尤其是难度系数2·8的“向后翻转一周半抱膝转体一周半”等动作,让她赢了50·40分的最高分。最终她摘得中国跳水的亚运第一金。
两天后,她又在跳台决赛中,亮出了“向内翻腾两周半”和“向前翻腾三周半”等动作,成为首位同时获得亚运会跳板和跳台的双冠王。
钟少珍的胜利有三层意义。首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中国跳水第一次在重大国际赛场中露面;其次,证明了中国跳水的国际地位;第三,奠定了她在队伍中的“大姐大”地位。
2、陈肖霞——第一位世界大赛冠军
1962年出生,广州人,为中国跳水赢得第一个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开创了中国跳水运动的新纪元。
对于中国跳水来说,1979年9月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在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陈肖霞一战成名,获得女子10米跳台冠军,成为我国跳水项目的第一位世界冠军。
从身体条件上来看,陈肖霞并不出色,但是当1974年她进入广东队后很快引起了教练的注意:她是全队训练量最大的队员,敢于拼搏、训练近乎完美,其他队员3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训练量,她只用2个小时便能完成。而且她总是敢于挑战新难度动作,还敢向男队员叫板。
陈肖霞于1977年入选国家队,师从名帅梁伯熙。为了冲击“压水花”新技术,从以前习惯的握拳入水,改成反掌入水,经过了一年多的摸索和反复尝试,她终于掌握了新技术,开始在国际比赛中显露头角。
1978年12月,陈肖霞第一次出征重大比赛——第八届亚运会,就夺得跳台金牌,她的压水花技术让世人惊叹。1979年墨西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陈肖霞最先进行的3米板比赛,她和队友史美琴不敌俄罗斯名将卡列尼娜,但在10米台决赛中,她成为绝对的主宰者,这是中国跳水第一次在世界大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
随后,她垄断了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的跳台国内外大赛的冠军,包括1981年第二届世界杯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两度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为“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被冠名“跳水皇后”。
3、史美琴——第一位世界杯冠军
1962年出生,上海人,1981年墨西哥跳水世界杯上,她获得女子3米板金牌,成为中国跳水历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
曾经,史美琴被队友们误认为是上海来的“娇小姐”,是站在高高跳台上“坚守站岗”的小兵。然而,正是性格倔强的她赢得了中国跳水历史上第一位世界杯冠军。
由于母亲早逝,父亲一直把她捧在手心里,1974年进入上海队后,教练宣增镛对年仅10岁的她爱护有加,仿佛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完不成教练安排的体能训练,还成为组里和队里批评帮助的对象。史美琴很不服气,经常找到教练和领队去争论,她不知道,大家都在用一种严格的方式来培养她、给她“吃小灶”,让原本协调性和爆发力出众的她更加优秀。
1974年,12岁的史美琴代表上海队到广东湛江参加比赛,赛前训练中教练第一次让她试跳10米台动作。然而,她硬是在跳台上站了一下午,挨着栏杆变成了“站岗雕像”也坚持不肯跳。直到所有队员和教练收工时,她才战胜自我完成了动作。
进入国家队后,同组的师兄们刘恒林、李孔政、王卫国等人用各自的方式帮助她迅速掌握了很多高难度动作,其中107B(向前翻腾3周半屈体)后来成为史美琴的必杀技,当时即便是男选手,也没有几个人能掌握这个动作。
慢慢的,史美琴的跳水优势显示出来,从1977年到1980年,她蝉联全国女子跳板冠军,并夺得1978年第八届亚运会女子跳板冠军。
1981年墨西哥跳水世界杯,是中国跳水第一次征战高水平国际大赛。从赛程编排上看,女子跳板是第一个项目。带伤作战的史美琴带着哀兵必胜的心态,在决赛中第一个出场,没想到始终保持领先的位置,最终以501分锁定冠军,为中国赢得了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界杯第一金。
4、周继红——第一位奥运冠军
1965年出生,武**,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成为中国跳水第一位奥运冠军。
周继红6岁时进入武汉业余体校集训队练体操。枯燥的训练之后,每天都会在位于汉口天津路的自家庭院里上演这样一幕——妈妈充当裁判,郑重其事地宣布:现在出场的是队长、奥运冠军周继红。周继红开始准备活动、压腿、劈叉等等,她的动作如此优美,以至于很快就在身后聚集了一群叽叽喳喳的模仿者。他们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周继红果真成为奥运冠军。
12岁时周继红才转行练习跳水,和同龄人相比落后很多,但是她很快就扭转局面,16岁入选国家队后以鲜明的个性引起所有教练的关注,经过争取她最终进入徐益明教练组,成为史美琴的小师妹。
周继红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是1982年的厄瓜多尔游泳世锦赛,紧张过度的她名列女台第三;但是她善于总结,到第二年的世界杯上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由于状态不稳定,周继红最初并没有入选1984年奥运阵容,直到奥运报名截止的前两周,原本入选的队友意外受伤,周继红获得了参赛资格。由于是新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队内队外的气氛异常紧张,周继红没有感觉到压力,每天用绣花的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女台决赛中,她越跳越勇,最后一跳更是出乎意料的完美,以4分的领先优势赢得了中国跳水的奥运第一金。
5、许艳梅——东方红宝石
1971年出生,江西南昌人,1988年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冠军
1978年秋天,南昌市少年体校体操教练魏华鹏在柴油机厂子弟小学老师的强力推荐下,勉强接受了又黑又瘦的许艳梅。很快,这个沉默寡言、一口赣南土话的小丫头身上爆发出的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令人刮目相看。一年后,她转学跳水,师从年轻的美女教练欧阳蕊。然而教练的严厉苛刻一度让她崩溃,但是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在她眼中逐渐清晰起来——世界冠军。
1984年,许艳梅所掌握的“打开”独特技术首次亮相国内比赛,让所有人为之震撼,此后她的这一技术被国内外誉为“艳梅打开”。然而由于她在自己的第一次国际赛事1986年亚运会上出现莫名失误,此后又在大赛中出现过无谓失误,一时间“心理素质不佳、控制力不行、发挥不稳定”的评价差点毁了她。
经过多方面的协调和自我心理调整,许艳梅很快走出低谷,1987年接连以巨大优势赢得世界杯、全运会和几次国际邀请赛的女台冠军。
女子跳台比赛是1988年奥运会开赛第一天的比赛项目,本来中国代表团有好几个争夺第一金的突破口,然而现实与预期相差甚远,最后落到了晚上决赛的许艳梅身上。决赛中,许艳梅和美国老将米切尔的竞争十分胶着,直到最后一个动作。
许艳梅沉静地走上跳台,稍稍镇定一下后起跳、翻腾、入水,仿佛一颗流星在空中划过,如同一根银针插入碧水,这颗东方“红宝石”以她练习跳水以来所积蓄的能量,绽放出了最为璀璨的光芒!她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了该届奥运会的第一金!
6、高敏——微笑的常胜将军
1970年出生,四川自贡人,蝉联1988年和1992年奥运会女子3米板金牌,保持着国际比赛“全胜纪录”。
9岁时,高敏第一次下水,就有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价值认同,她毫不犹豫地从3米台跳了下来。由于天赋异禀,高敏成了那一批队员中的唯一胜利者。1983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跳水冠军赛,目标进入前25名的高敏竟然成为当时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国冠军。
1984年,高敏入选国家少年集训组,成为徐益明的**。这对师徒配合十分默契,教练善于思考,队员精于计算。此后,她开始了称霸世界的步伐。1986巴塞罗那世界锦标赛,她轻松夺冠。此后在济南、加拿大、美国的比赛中三次突破600分大关,“高敏时代”从此到来。从那时开始,高敏保持的不败纪录时间越久,思想压力就越大,她始终在和自己作斗争。
1988年高敏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此前中国团开局不利,然而比赛中,作为夺金热门的高敏和另外三名选手的比分始终很接近,直到最后一个动作5335(反身翻腾一周后转体两周半),这是她第一次在比赛中使用,结果她以超出亚军45分的优势夺冠。
1991年世锦赛,高敏先后受到腰伤和臂伤的影响,在进行了药物注射后带伤作战,成功摘取世锦赛1米板和3米板冠军。
伤病,外界的赞美,以及人们对1992年奥运会的期盼,让高敏产生了“不拿金牌就是犯罪”的恐惧感。然而,她终于还是顶住了压力,赢得3米板桂冠。站在领奖台上,她泪如泉涌,最后一次享受看升国旗、奏国歌的冠军礼遇。
7、伏明霞——我是传奇
1977年出生,湖北武**,从1992年、1996年和2000年三届奥运会收获4枚金牌。是我国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奥运三连冠的运动员。
在中国跳水历史中,伏明霞算得上是个“传奇”。
11岁时,伏明霞在美国旧金山友好运动会卷走女子10米台金牌,是国际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跳水冠军,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1992年珀斯游泳世锦赛,12岁的伏明霞再次技压群芳,摘取桂冠。同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伏明霞几乎没有对手,以超过第二名近50分的巨大优势获得奥运金牌。
然而面临身体发育期,伏明霞在接下来的四年非常艰苦,眼看着于芬教练同组的小队员冒出头来,她非常不甘心,经常是一边哭一边继续训练。1994年,队里安排她兼项跳板,在训练强度和精神压力剧增的情况下,伏明霞虽然“**”过、“叛逆”过,但终究坚持完成了训练。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伏明霞创造了奇迹——先后赢得跳台和跳板冠军,而且是在身患重感冒的情况下!她是世界跳水历史上第一位跳台和跳板奥运双金王!
两届奥运会耗尽了伏明霞的斗志,回国后她选择了退役,并进入清华大学。没想到,两年后,她再次出现在跳板前。她复出后并没有享受任何特别优待,从全国乙级比赛开始,一步步直到争取到了奥运资格。不同于小时候的任性高傲,她变得更加乐观豁达、更加敬业。
悉尼奥运会女板决赛前,伏明霞又感冒发烧了,同前两届奥运会一样,这种熟悉的身体感觉仿佛让她重温辉煌时刻!结果也是如此,伏明霞在她的第三次奥运会上赢得了自己的第四枚奥运会金牌!
拓展资料:
跳水简介:
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是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特定动作入水的运动。
跳水运动包括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跳水运动在跳水池中进行。跳水运动员从1米跳板,3米跳板,或从3米,5米,7.5米和10米跳台跳水。跳水运动要求拥有空中的感觉,协调,柔韧性,优美,平衡感和时间感等素质。
竞技跳水是一项由个人参加的竞赛项目。跳水运动员本人由跳台或跳板腾空,运动员可以直接入水或在空中做各种难度的体操花样动作,以干净利索而优美的姿势入水。我国出色的跳水运动员有田亮,郭晶晶,吴敏霞等。
跳水是指运动者在一定高度的器械上起跳,完成空中动作后,以入水为结束的一项水上技巧运动。跳水运动一般可分为竞赛性跳水和非竞赛性跳水两大类。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跳水
为什么奥运会跳水老是会出现重大失误
其实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出现过在观众看来啼笑皆非的失误,不光是跳水。不过,由于跳水的特殊性,运动员出现失误的情况好像是更为常见一些。
就我个人的想法看来,跳水运动员出现失误比例高一方面是心理素质问题,另一方面也和他们身处的环境有关。
一、所有比赛失误都和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有关。
最关键的就是紧张。不过也很好理解,就奥运会这种国际性的赛事,每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中能赶上的也没几次,而且他们背负着整个国家民众的期望,身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每个运动员都想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他们生怕自己做不好拿不到奖牌会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刻苦训练,当然也更对不起每一个对他们寄予厚望的国家人民。
在这样的心态下,运动员比赛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每一个动作可能都会瞻前顾后。但是,越是紧张、越是害怕就越容易出问题犯错误。由于太过于紧张,往往他们犯的还是自己平常日子里根本不可能犯的低级错误。
二、跳水运动的位置比较特殊。
跳板有弹性,而且也比较窄。跳水运动员如果是按照平常的训练的效果来看,他们肯定能够驾驭这个跳板。但是,如果他们一个不注意,掉下去的可能性也很大。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喜剧片,说的是一个人吹牛的事儿,说自己是什么跳水教练之类,结果他只会教训别人动作不标准,自己根本连跳板都不敢上。那个跳板走到中间位置的时候已经晃动得非常严重了,这位所谓的教练到后来手脚并用才爬到了指定的位置。至于再跳下去,借他个胆子也不敢,最后的结果是他一个没抓稳,直接掉到了水里。
看过这个喜剧片我才发现,原来我们看到的运动员如履平地的样子都是他们训练的成果,那个跳板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走,普通人在上面站着都困难。
奥运会跳水出现重大失误也就正常了,也许这些跳水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当中掉下去的时候更多。跳水这项运动需要运动员的精神高度集中,一个不注意,可能就是一脚没踩稳掉下去。至于比赛时那些失误就更好解释了,他们动作没做标准,根本没跳起来,怎么可能不出现失误呢。
高敏跳水女皇个人资料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高敏近照
高敏是当之无愧的“跳水女皇”,曾连续夺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金牌,是世界上第一位突破600分大关的女运动员。
她职业生涯共夺得70多枚金牌,创造了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连续7年全胜的纪录。
高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带着儿子再婚。如今20多年过去了,高敏的人生现状如何?
01
高敏1970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父亲高嘉骅、母亲蒋中华都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是高级知识分子。高敏下面有一个弟弟。
高敏与父母和弟弟
高嘉骅少年时代是重庆市的游泳冠军,受父亲的影响,高敏从小喜欢游泳。
1976年,高敏6岁时,父母将她送到自贡市少年体校练体操。一次她在游泳池里游泳时,被教练杨强发现,对方将她带到跳水队。9岁的高敏开始练习跳水。
那时高敏的脚尖不够漂亮,不合乎“专业跳水脚”的标准。教练每天让她坐“老虎凳”,帮她矫正脚型,高敏经常疼得眼泪汪汪。
父母来看她时,红着眼眶问女儿:如果你觉得实在太痛苦,就别练跳水了。性格倔强的高敏回答父母:“我能坚持。”说完她冲父母一笑,眼角却挂着泪珠,这更让父母心酸。
高敏是跳水奇才,进队刚一年,水平就超过了练习3年的运动员。她的领悟力极佳,教练讲解跳水动作,她听一遍就能领会。而有的学员翻来覆去地听,也领会不了。
童年高敏
1980年,高敏因表现出众,成功入选四川省跳水队。由于训练强度太大,1984年高敏出现耳膜穿孔,经治疗她伤势痊愈,后又多次出现耳膜穿孔。
整个运动生涯,高敏一直经受着耳膜穿孔的折磨。
1985年,高敏入选国家跳水队。每天早晨,她要比队友早10分钟到训练馆。傍晚训练结束,她要留下来加练10分钟。这样她每天要比队友多练20分钟。
一天20分钟不起眼,一年下来,她要比队友多练100多个小时。奇迹就慢慢在高敏的刻苦训练中诞生了。
1986年,高敏参加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以582.42分夺得女子3米跳板金牌,这是世锦赛历史上的最高分。紧接着,她又与队友们合作,勇夺女团金牌。
高敏
也就从这一年起,世界女子跳水进入“高敏时代”。很多国外媒体发文,说与高敏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运动员,是一种悲哀。
1987年,高敏又夺得第五届世界杯跳水比赛女子3米跳板金牌。
1988年春节过后,汉城奥运会还没有开始,国内多家媒体就开始预测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
其中高敏的这枚跳水金牌,大家一致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给高敏带来巨大的压力。
02
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师不利,很多优势项目都错失金牌。体操王子李宁也出现重大失误,大家认为唾手可得的金牌也丢了。
高敏夺冠一刻
高敏顶着巨大压力上场,她一跳比一跳完美。她跳完7轮,就已经是冠军了,但高敏在第八轮依然跳出完美的高分。
当时高敏的父母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到北京收看赛事直播,当女儿夺冠时,高嘉骅与妻子热泪盈眶。
高敏的动作难度大,稳定性强,远远超越对手,她就是跳水界的一个神话。
从1986年开始,只要高敏参加世界大赛,必定夺冠,其他运动员只能争夺第二名、第三名。
1990年,高敏在训练中肘关节骨裂,医生说她右臂有可能残疾。高敏和教练都很着急,她在医院接受治疗。
高敏与教练徐益明
早年高敏
两个月后高敏创造了奇迹,肘关节彻底痊愈。但在接下来的训练中,高敏又肺部出血,再次住进了医院。
高敏的情绪有些悲观,经常掉眼泪,甚至萌生了退役的想法。父母来北京看望高敏,鼓励她坚强。教练也对她说:队里要靠你挑大梁,你必须康复重新出现在赛场。
是呀,国家培养自己付出了很多,自己必须克服伤病,为国争光。与伤病抗争3个月后,高敏康复出院,重新回到国家跳水队。
1991年,高敏一边与伤病作斗争,一边进行大强度训练。大家都以为高敏夺金唾手可得,其实她背后的泪与痛、艰辛与折磨,只有她和教练才清楚。
有时高敏练得很苦,站在跳板上眼里涌满泪花,徐益明教练不忍心让她再练,但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一次次狠心让高敏往水里跳。
高敏
1992年5月,随着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临近,国内又掀起奥运热,多家媒体纷纷预测中国体育代表团能拿多少枚金牌。
媒体一致认为,高敏这枚金牌必拿无疑。巨大压力向高敏袭来,她萌生了逃离,甚至有了**的念头。压力无法排遣时,高敏就用脑袋撞门。
带着巨大的压力出征,高敏没有让国人失望,蝉联女子3米跳板金牌。
从水池里上来时,高敏笑容灿烂。可回到休息室,高敏哭了,所有的压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当时高敏才22岁,完全可以再搏一届奥运会。然而身上的老伤,加上长期高负荷训练和压力给她带来的心理疲惫,让高敏再也找不到跳水的快乐。
高敏与杨澜
1992年12月,高敏正式退役,这就意味着“高敏时代”终结了。当时美国多家媒体发文:高敏退役了,其他运动员有机会了。
03
这年12月27日,天津市人民体育馆隆重举行高敏告别体坛大型电视文艺晚会。
赵忠祥、倪萍、宋世雄、杨澜担任主持人。毛阿敏、韦唯、阎维文、那英等歌坛大腕到场演唱,高敏泪洒现场。
退役后高敏可以从政,也可以当教练,但她没有选择这两条路,而是与男友苏东去美国留学。
苏东比高敏大4岁,1966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体委从事翻译工作。
苏东
高敏与苏东
1995年,高敏与苏东结婚,后诞下儿子苏超。不久,高敏应邀去加拿大埃德蒙顿肯斯曼跳水俱乐部担任教练,一家三口在加拿大生活。
1997年,苏东要去新加坡发展,让高敏带着儿子跟着他一起去。高敏在加拿大的工作和收入都很稳定,而且她的英语水平也提高很快,不想去新加坡发展。
相反,她力劝丈夫留在加拿大,以后一家三口再回国。
苏东在加拿大的事业有些不顺,去新加坡的态度相当坚决。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只有分手。离婚后,儿子苏超跟随高敏生活。
高敏与苏东是初恋,婚姻解体后给她的心理留下巨大的创伤。夜阑人静儿子睡熟后,高敏经常靠在床头一个人流泪。
高敏
在陌生的异国他乡,父母不在身边,高敏也没有亲友,儿子是她唯一的感情寄托。为了不影响儿子的成长,高敏将泪和痛埋在心底,带着儿子坚强地生活。
1997年,高敏在一次华人聚会上,认识了加籍华裔陈志刚。他比高敏大10岁,也有过情感挫折,是埃德蒙顿大学教授,兼任联合国世贸经济组织研究员。
陈志刚一表人才,帅气儒雅,对高敏一见钟情。随后他对高敏展开追求,高敏说:我有个儿子,会给你带来很多负担。
陈志刚回答:我爱你,就能接受你的儿子。他说到做到,每次过来看望高敏,陈志刚都要给苏超带小礼物,并单独陪伴他一段时间。
渐渐地,苏超在感情上依恋陈志刚,他有段时间没过去,苏超就会问高敏:陈伯伯怎么还不来?
高敏(左4)与丈夫陈志刚(左5)
高敏知道,一个男人对她好很容易,但要接纳她的儿子就需要宽广的胸怀。陈志刚做到了,高敏不想错过这个好男人,接受了他的感情。
1998年,高敏带着儿子与陈志刚再婚。次年,高敏又诞下小儿子陈伟东。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高敏很多事都亲力亲为,她忙不过来时,陈志刚在家里帮她打下手。
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后,陈志刚反而对苏超更厚爱一层,这让高敏特别感动。
尽管高敏在俱乐部执教没有成绩的压力,但她还是兢兢业业,其中有7名队员入选了加拿大国家跳水队。
04
高敏与两个儿子
2005年,高敏35岁了,萌生了回国生活的念头。她将想法告知丈夫,陈志刚表示支持。
这年秋天,陈志刚放弃好不容易在加拿大打拼来的一切,与高敏带着两个儿子回北京定居。
高敏知道,丈夫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对丈夫充满了感恩。
回到北京后,陈志刚进入一所高校任教。高敏除了照顾两个儿子,将其余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早在1992年高敏退役时,就将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自己获得的金牌,以77万元在天津拍卖。这笔款项她一部分用于支持我国申奥,另一部分在成都体育大学成立“高敏奖学金”。
高敏出席社会活动
回北京定居后,高敏为公益慈善事业奔走。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7.9级地震后,高敏第一时间去灾区慰问。
她在帐篷里照顾孩子们,满口的四川话让孩子们感到很亲切。暑假的时候,她还将北川的几个孩子接到北京来玩。
高敏每年都要资助10名四川偏远山区的孩子读书,10多年来,她从没有留过自己的名字,很多受资助的孩子永远都不知道是高敏在给他们捐钱。
有人问高敏:你为什么做好事不留名?高敏回答:“我只想给孩子们一点实实在在的帮助,没必要满世界宣扬。”
平时主办方组织公益活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敏。不管有多忙,高敏总会抽时间去参加。
高敏、江涛在央视录制《越战越勇》
2013年,高敏担任凤凰卫视《公益中国》的评委,并为这个项目出力。也就在这年,高敏与几位奥运冠军及明星和工作人员,一起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人民币。
2015年,高敏又担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冠军运动员基金”项目的发起人和运动员代表。
高敏身材高挑,漂亮优雅,还多次应邀参加电视台的演出。2018年,她参加央视的《越战越勇》,演唱歌曲《信天游》,受到观众的高度好评。
丈夫陈志刚是高敏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坚强后盾,高敏每次出去参加活动,陈志刚都抽时间送妻子去机场。高敏不在家的日子里,他在家里承担家务,照顾两个儿子。
2021年,高敏在微博里晒出**照。照片里的她笑容灿烂,气质端庄优雅,身材依然亭亭玉立,浑身充满着魅力。
高敏
高敏与郭晶晶
2022年4月,高敏已经52岁了,与陈志刚结婚24年了。他们的大儿子苏超快研究生毕业了,小儿子正在大学深造。
高敏在跳板上创造了辉煌,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生活中,她拥有一份幸福稳定的婚姻,拥有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爱,还有自己热爱的公益慈善事业,也是冠军。
高敏对现在的人生状况很满足!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专题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