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中风通常指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在我国最常见的出血性卒中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是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和脑梗死需要头部影像学检查来鉴别。
两者的症状和急救措施如下:
1、脑出血:多发于50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大多数患者突然发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血压增高,可伴有咖啡样呕吐物。急救处理时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把头歪向一侧或者侧卧位吸氧,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控制血压和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关键,大多选用降压药和甘露醇静滴,必要时需要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2、脑梗死:多见于50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可有头晕、肢体麻木、乏力等前驱症状,起病较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生,数小时内逐渐加重,多于1-2天内达到高峰。脑梗死临床症状还与动脉血管闭塞部位有关,最常见的是大脑中动脉闭塞,通常会出现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如果是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复视、视力障碍、构音障碍,少数患者可发生突然昏迷、四肢瘫痪,在2-4天内死亡。若患者出现脑梗死,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溶栓治疗,动脉溶栓和动脉内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手段。
中风有哪些症状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是脑血管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脑血管梗塞和脑血管破裂出血两大类。此病在世界上40个国家的各类疾病致死率中排前三位,因中风死亡的人数,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22.26%。至于因巾风导致的残废率那就更高了。
显而易见,脑血管硬化、破裂出血、脑血管狭窄以及栓子阻塞脑血管——形成脑梗塞,是导致中风的罪魁祸首,因此一切容易形成脑血管硬化以及脑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的疾病均是中风的前兆疾病,有效地防治这类疾病便是对中风最好的预防,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性就是血脂含量过高,血液黏稠度过大,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硬化,形成脂肪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液黏稠度过高又容易形成栓子,这些均可使血管堵塞、脑供血不好,形成脑梗塞;而硬化的血管失去弹性,容易破裂形成脑溢血。
在这些疾病中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是一对孪生姐妹,这个双孪因素是造成中风的最主要元凶。大约有85%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由于长期的血管高压力**,会使血管硬化加重,血管硬化又会使血压不易控制,而硬化的血管,在高压力状况下以及血压波动时容易破裂而形成脑溢血;同时长期的血管高压力**,使血管内壁损伤、变厚变硬,脂肪斑块容易形成,使管腔狭窄,造成血流阻塞,而致脑梗塞;糖尿病中脂代谢紊乱为动脉硬化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容易凝结形成栓子,且血流不畅,形成梗塞,所以糖尿病也是一个容易和动脉硬化一起引起中风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至于高脂血症、肥胖、心脏病与中风的关系,已无须在此多叙。
中风的预警症状是:半侧身体或脸部麻木或无力;语言含糊不清;头晕、头痛;行走不稳、肢体运动力弱或麻木、短暂视物不清等。这些症状有时呈一过性发作,在发作后几小时或几天后发生脑梗。如不及时引起注意,一旦中风发作,轻者半身瘫痪,手足不遂,失语或语言不流利,头晕头痛;重者神志不清,直至死亡。
中风一旦发生,治疗恢复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易引发疾病的因素,认清先兆症状,提前治疗,这是很重要的。
中风的症状及护理措施
现在有不少人都开始步入了老龄化阶段,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受到脑中风疾病的青昧,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减低疾病的危害,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中风的症状,希望能帮到你。
中风的症状
1、头晕:脑中风前兆反复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
2、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是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3、原因不明的跌跤:脑中风前兆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跌跤。
4、精神改变:如嗜睡,或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这也是脑中风前兆的症状之一。
5、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6、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脑中风前兆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长不超过24小时。
中风的护理措施
1、首先要注意饮食调护,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中风患者宜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可让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过咸、过甜等食物,并保持二便通畅。
2、家属要多方耐心关照患者,积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中风患者常表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亲属要经常疏导患者,使之心情舒畅,消除顾虑,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3、要经常更换**,预防褥疮、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家属要鼓励或帮助患者经常更换**,避免患侧长期受压。一般可每2~3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皮肤有轻度破溃时,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抹,破溃或严重溃烂者,可在患处放置气圈,避免局部受压,促使伤面早日愈合。经常更换**有利于痰液咯出,及时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可有效地防止肺部感染。对于尿潴留患者,用热敷或诱导办法,让患者自行排尿。效果不佳时可行导尿术,要注意严格无菌消毒。
4、加强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促进功能恢复。当病情稳定时,可尽早进行患肢的功能训练,防止瘫痪肢体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以促进早日恢复语言和运动功能。
5、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肢语言或患肢功能渐重时,要立即送往医院,及时处理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中风的营养原则
(1)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食猪油、牛油、奶油、蛋黄、动物内脏、动物脑、鱼子及贝壳类动物如蟹、蚌、螺等,鸡蛋或鸭蛋每天摄入不应超过1只,血脂增高者每周2只亦足够,植物油用量不宜过多。
(2)多吃蔬菜、水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和钙等。维生素C能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管通透性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维生素B6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抗血栓形成。
(3)节制饭量,进食勿饱,宜搭配部分粗粮。少吃甜食,控制体重。糖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使身体发胖,增加心脏的负担。
(4)限制食盐的摄入,菜肴勿过咸,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即三口之家每月用盐量不超过500克,盐中的钠能增加心脏的负担,使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硬化。钠还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尤其是腌、熏食物(如咸肉、咸鱼、酱菜和咸菜)。酱油和味精等含钠量也很高,应尽量少吃。
(5)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代谢废物也难以排出,如果晨起空服饮一两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有利于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平时还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以满足生理需要。
猜你喜欢:
1.中风的症状与急救措施有哪些
2.年轻人面部中风的原因是什么
3.中风的常见症状有那些
4.中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5.轻度中风的治疗方法
关于中风的症状和急救措施是什么,中风的急救法是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