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你是否对马拉松寿命的相关问题感到好奇?别担心,我将为你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假如有1万人跑马拉松会不会跑死100人吗

不少人会觉得马拉松是一项高风险的比赛,特别是没有参加过马拉松赛事的人,对此更是望而生畏。

马拉松寿命?每年马拉松猝死人数

马拉松也是挺冤的,作为一个城市的重大赛事,只要出了人命就一定会被高调曝光。这和交通意外很相似,一年中只要发生几次空难事件便会导致人心惶惶,而高速公路上几乎每天都有事故发生且情节严重,但它却依然是大家眼中较为安全的出行方式。

跑马拉松死亡是一种极小的概率事件,它的危险性远低于开车上路。或许看完下面这些数据,你会更清晰了解到为什么马拉松是运动界中最为安全的项目之一。

先以2014年为例,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杜兆才在工作报告中称,2014年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注册赛事(含超马、全马、半马和10公里)共51场,共90万人次参加,其中参与全马和半马的超过26万人次。如果按全部赛事90万人计算,死亡人数为5人,每10万参赛者中的死亡率为0.55人/10万。

到了2015年,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134场,比2014年增加了83场,与之相伴的是马拉松运动参与人数也大幅增长。据统计,共有150万人次参与了去年的马拉松赛事,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倍以上。同理以全部赛事150万人次计算,死亡人数为5人,每10万参赛者中的死亡率为0.33人/10万。

此前南方都市报采访过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授廖八根,他们在做了一系列监测过后发现,马拉松赛平均5万人里面有1人死亡。

马拉松寿命?每年马拉松猝死人数

从以上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跑马拉松而死的概率微乎其微。暂且不说运动中最危险的高速赛车、拳击、攀岩等项目,哪怕是我们日常中接触最多的游泳、徒步、骑车等低强度运动,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都远高于因马拉松致死的个位数。

除了运动之外,我们可以再看看相关疾病的对比。

在马拉松赛事中,参赛者多死于心脏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人/10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冠心病、慢性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中国心脏性猝死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就连现今职场上流行的一种身体被掏空的工作常态,其死亡率都超乎想象。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统计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今年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还有我们之前写过的《一张图告诉你久坐的健康危机》,这些我们上班和生活的日常活动,每年也会导致不少人死亡,但有谁会说这些活动很危险呢?

国内如此,我们再看看国外的情况。

2014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莱纳州的两场半马分别有一名16岁女孩和两名30多岁男子死亡。根据RunningUSA上的数据计算,按照2014年美国全马、半马完赛人数分别高达55万和204万计算,死亡概率仍然极低。

2015年,在英国东北部纽卡斯尔举行的第35届“大北跑”半程马拉松赛上出现一人死亡。在上一年的伦敦马拉松赛上,也有一名42岁的男子参赛者在冲过终点后死亡。虽然连续二年都有参赛选手在英国举办的长跑比赛中死亡,但总的说来,在每年至少数十万人参加的英国跑步赛事中,近几年每年的死亡人数都不超过一两人。根据英国媒体当时的统计,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猝死的概率为0.8人/10万。

以高水平和激烈竞争著称、每年有两三万人参加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自1970年代至今,仅在1996、2002年各死一人。《美国运动医学杂志》在文章中透露:近年美国马拉松死亡率为百万分之七点五(0.75人/10万)。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马拉松致人意外猝死的事件都是屈指可数,但反之,因为跑马拉松而延长寿命的例证倒是不胜枚举。

英国有位叫华嘉·辛格的百岁老人,他在89岁时参加了第一场马拉松。2011年,他在多伦多成为了第一位完成马拉松的百岁老人。后来又在2004年以93岁高龄在6小时7分钟内跑完全部赛程,这在今天仍然是无人企及的纪录。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还作为代表参加了火炬接力活动。

此外还有1957年创造中国第一个马拉松记录的张亮友,跑了52年,今年已经90岁的他还在坚持跑步。再往前回溯到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马拉松冠军被法国选手阿兰-米蒙获得,他活到了92岁。

有数据显示,马拉松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几乎都高于同时期其他人的年龄。在十大长寿职业启示录里,田径运动员被排在了第八位。而使跑马拉松的人寿命更长的原因,则是因为长期坚持跑步,可以大大提高心脏跳动的频率和功效,心跳、血压和血管壁的弹性也会随着升高。

由此可见,用参赛者跑马拉松导致心脏骤停死亡的个例,来评判马拉松是个不安全、死亡率高的赛事,这样的锅,马拉松当然不背。

既然跑马拉松是一件有益的事,那为什么还会发生死亡事件?这无非就是两方面问题:参赛者个人和赛事主办方。

前面我们说到,任何运动都有受伤的风险,所以运动要提倡的锻炼原则就是“循序渐进”。马拉松运动是一项超强体力的运动,国外运动专家通常要求在开始正式的马拉松比赛之前,选手有超过至少一年的长距离跑的训练。

如果参赛者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训练量,仅仅靠热情和冲动就贸然参加马拉松比赛,这样非但起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非常危险。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跑马拉松对体力要求策略分配很有讲究,不是盲目坚持就可以。

除了参赛者要身体力行外,另一方面就是马拉松赛事组织者应当做好保障急救措施。在一些国内马拉松赛事中,设置的救助站过少,普通志愿者对急救措施也只知道一星半点,这就很有可能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和手段而导致“抢救无效”的悲剧。

近几年马拉松赛事几乎都是以翻倍的幅度增加,田径官方预测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将超过 800场,参赛人数将达到 1000万人次。当这项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时,赛事主办方是否更应该完善好它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不辜负大众参与的热情度呢?

跑马拉松为何容易发生猝死

马拉松是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近年来马拉松赛场上不断发生猝死悲剧,使得马拉松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运动之一。在前天的广州马拉松赛中,有两名参加迷你跑、10公里跑的男选手因出现晕厥,呼吸心跳骤停被送医院抢救。

据国际体育组织统计,平均每5万名马拉松长跑者中会有一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包括赛后24小时内的猝死者)。曾有专家指出,马拉松的运动强度特别大,时间又长,容易诱发潜在的心脑疾病或遗传疾病导致猝死。在常规体检中,这些潜在、遗传性疾病难以查出,在普通运动情况下不会有事,但马拉松比赛,因其高强度而导致病发。2009年11月纽约马拉松比赛,美国世界冠军谢伊倒在距终点不到10公里的地上。同年的底特律马拉松赛中,竟有3名选手在16分钟内死亡。其中两人是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一人是因昏厥倒地,脑部受创致死。在国内赛事方面,2004年北京马拉松,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刘鸿斌和一名退休职工先后猝死。

正因马拉松是一项高危运动,因此本届广州马拉松在医疗保障方面做足准备。组委会医疗保障部部长、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唐小平透露,本届广马在筹备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医疗方面的保障和应急措施,共安排了20台救护车、250多名医护人员、380名医疗志愿者、17个医疗点,与当地就近医院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同时也做了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尽管如此,由于大部分选手非专业运动员,对这项运动认识不足,出现意外情况在所难免。本次广马总共有1517人次出现了头晕、不适、抽筋等现象,最后通过医疗团队的及时处置,才大部分恢复正常。

王安利: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主任

“猝死发病率很低,马拉松是个公众活动,其实绝大多数不应该担心跑步跑出的猝死,常常是潜在的疾病没有发现,想要跑步却诱发了猝死。猝死绝不是跑步引起的。”王教授斩钉截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教给”腾讯体育记者,“另外一个情况呢,其实跑步要去适应的,在慢慢地跑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也是改善自我身体机能的方式。”

经常跑马拉松的人容易猝死吗

现如今马拉松是当下热门的运动项目,有很多的人都加入到了马拉松的大队伍中了,这些人有的是普通的老百姓,有的是运动爱好者,有的是企业的老总。年年都会有马拉松的赛事,年年也会有人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猝死。这就会有很多人疑问经常跑马拉松的人是不是容易猝死。

马拉松猝死的案件中,大多是因为心脏突然病发死亡的,也有些是因为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致死。莫科拉博士指出,业内人常用“逆效果”来形容马拉松中猝死的个案,即物极必反,就是过量的追求某一东西,那么最后的效果就会和预想的结果相反。2010年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心血管峰会上公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经常锻炼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病风险,但是如果是是马拉松,心血管病发的危险会提高7倍。

有数据显示,国际马拉松赛事死亡率在五万分之一,被视为高危运动。在广州马拉松出现个别猝死案例后,很多人将问题归咎于国人体质的下降,其实并非如此。跑马拉松猝死事件,大多数是心脏病发死亡。

美国心脏学家保罗·汤普森博士指出:“运动不是救世主,但风险很低,好处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总的来说马拉松是一个极限运动,心脏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尝试,运动固然是好的,但不要过量。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