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分享有关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国文化的一些独特见解,希望能够为你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哪些中国历史与文化
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国文化元素大全2008-08-10 19:0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其大气磅礴,精美绝伦,巧妙构思赢得了空前成功和一片赞誉!以老谋子为首的创作团队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演绎的淋漓尽致,荡气回肠!开幕式结束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长时间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今天把开幕式的视频又找出来回放了好几次,将里面所有中国文化元素都细数了一便,觉得很是过瘾,因才疏学浅,可能还有没注意到的文化元素,恭请各位往上加吧!不妥之处也请指正。
日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最能体现科学魅力和艺术品味的时间雕塑!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古缶(FOU):
缶本是用来装酒的瓦器,敲打起来就算是音乐了。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约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相会,名为促进两国友好,实则想要挟赵王,赵王知道秦王脆计多端,担心秦国暗算故借故不去,但谋臣蔺相如与大将廉颇等考虑再三,却主张赵王赴会为上,如果不去,反而被秦国笑话,灭了自己的威风。赵王认为二位大臣说得有理,决定应约去渑池会见秦王,并命令蔺相如同行,大将廉颇在边境上布置重兵,以防不测。宴会上,秦王盛气凌人,并假装酒醉,旁敲侧击,戏弄赵王,说道:"寡人听说赵王善于弹瑟(一种古代弦乐器),今日盛会,请赵王弹一曲助兴"。赵王不敢不依,勉强弹了一曲。哪知,赵王正中圈套,秦国的史官赶快把这位事记载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赵王鼓瑟。蔺相如见此情景,非常气愤,上前对秦王说道:"赵王听说秦王很会击缶,今日胜会,也请大王击缶助兴。"秦王不肯,厉色拒绝,蔺相如再次相请,说道:"大王如果一定不依,在这五步之内,我愿意以颈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左右立即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面不改色,大声喝斥,众人吓得口瞪目呆,空气异常紧张,秦王为了解除眼前的危机,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立即命令赵国的史官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里秦王所击的缶,就是窑字里面的缶,它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用来盛酒的。春秋战国时候曾经拿它当作乐器。我国的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窑"字形成这样的结构,有它一定的依据。这使我们从某一个侧面考证到,最原始的窑炉是利用现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石头砌成,在里面焙烧"缶"一类的陶器。直到后来的龙窑,阶级窑,甚至今天的倒焰窑,隧道窑,也都有一个"洞穴",这就是烧成室,在里面焙烧各种制品,它是用各种耐火材料砌筑的;里面焙烧的制品不是古老的简单的"缶",而是各式各样的精致的陶瓷制品。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作。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造纸术:
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县(原歙州府)的歙砚.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太古遗音:
古琴造型优美,历来为制琴家所重视,南宋芝翁的《太古遗音》,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古籍。在存见的古琴中,最常见的为伏羲、仲尼、联珠、落霞和月型等式样,古琴型式虽多,但只是在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而已。宋代以来,琴制由大渐趋狭小。一般说来,《太古遗音》琴制为中琴,唐琴属于大琴二列。我国制琴历史极为悠久。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造型美观、工艺精巧、音响宏亮、音色优美的珍品。“太古遗音琴”出现于晚唐,长122厘米,额宽22厘米,尾宽14厘米,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曾由已故山东琴家詹澄秋珍藏。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
卷轴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全国长期战乱,南北对峙,朝代频频更迭,却使当时的学术思想格外活跃,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蔚然可观,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书法家,而且,作为奠立中国绘画理论基础的“传神传”、“六**”也在这一时期提出。在绘画上,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和他的卷轴画最具有代表性。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
山水画:
五代南唐有位著名画家叫董源.董源中国五代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自称“江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
董源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作为山水画家,董源也是不专一体的。宋人称许其大设色山水景物富丽,宛有李思训风格。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青铜器: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春秋战国服饰: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
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一书名的含义为:主要将孔子及其**的许多言论论纂起来,其次还包括记录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
《论语》共分二十篇,每篇的篇名大都由该篇第一章的前几个字附加顺序数来构成,每篇由若干章组成,从表面上看似篇与篇、章与章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实质上却为浑然一体。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思想就被确定为至尊的地位。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广大,他的思想几乎渗透到了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领域。
我国自汉朝以来,由孔子创造的儒家学说就成为一直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家学说对于我国社会的巩固、发展和延续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深深地渗透并影响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史学、艺术、民俗等等文化思想领域,它规定了我国文化的特质,造就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塑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
竹简: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古代竹简也是可以用现代工艺来进行体现的。
提线木偶:
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
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昆曲: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在北京奥运会中开幕仪式由什么中国文化元素
1988年汉城的“手拉手”、2000年悉尼的土著文化、2004年雅典的爱琴海元素……都充分体现了奥运主办国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从申奥宣传片到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8分钟,张艺谋显示了其在阐释中国文化方面的功力。对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他表示要做到三个展示:5000年的灿烂文化、当代中国强大的面貌、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人宽广的心胸。要达到这些要求,中国元素的应用无疑将成为一大重点。可以预见的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将不会缺少红色、灯笼、二胡演奏、京剧脸谱、汉字书法等。此外,兵马俑、长城、中国武术等也将很有可能出现在开幕式上。
关键词:秦腔、焰火
“秦腔”是一种传统的表演形式。目前,奥运会开幕式使用秦腔的意向已经达成。此外,大型的焰火表演也历来都是开幕式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及其所延伸出的焰火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华灿烂文明,因此,开幕式当晚鸟巢上空的焰火表演将向世界展现中国5000年古老文化从古走到今天、再走到未来的历程。
关键词:民乐、京剧
既然要打造一场视听盛宴,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和绝妙的焰火表演,音乐当然必不可少。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也会更多地融入中国元素,开幕式音乐总设计陈其钢也表示:“我们肯定会加入足够的民族音乐元素,比如加入古筝、二胡和京剧等元素,让人们不光在视觉上感受中国元素的冲击,也能在听觉上得到感染。”
关键词:中国红、笑脸
“中国红”一贯是张艺谋导演最喜欢的色彩,对此,张艺谋表示:“红色将是开幕式最主要的色调,红灯笼将有可能是现场表演的主要道具。但是这个开幕式的颜色你很难用一个颜色去说它,我们希望达到千姿百态的效果。”在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张艺谋也透露,在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尾声阶段将展现上万张五大洲孩子的笑脸。
主题奥运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目标:有特色高水平
北京奥组委称,要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科技奥运:举办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人文奥运: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促进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组织机构:北京奥组委
北京奥组委承担着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各项筹办任务的组织工作。北京奥组委现下设秘书行政部、总体策划部、国际联络部、体育部、新闻宣传部、工程和环境部、市场开发部等26个部门。
吉祥物:福娃
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运圣火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把5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
火炬接力主题:和谐之旅
“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思想。
火炬接力口号:点燃**传递梦想
“点燃”和“传递”两个动词充分体现了火炬接力的特点;一是富有**和情感色彩,二是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三是句式简短,琅琅上口,有感染力。
火炬接力标志:火凤凰
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象征通过火炬接力把北京奥运会吉祥美好的祝福传遍全中国,带给全世界。
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可以在恶劣天气如阵风、大风、强风(每小时≥65公里)、雨(最大雨量为每小时50毫米)、雪和冰雹等情形下保持燃烧。
开幕式4大悬念
悬念一谁来点燃奥运主火炬?从以往的经验看,点燃主火炬的人选,首先要有足够的知名度,而且最好能够体现出奥运精神,当然,肯定将是一名中国运动员。目前呼声较高的是姚明。
悬念二怎样点燃奥运圣火?此前,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透露,点火仪式要根据鸟巢的特点去构思,要做到“天人合一”,希望张艺谋的创意加上先进的技术支持,能给这个悬念做出最好的诠释。
悬念三谁来唱响奥运主题歌?一首成功的奥运主题歌足以让一届奥运会恒久流传。据息,刘德华、黄伟麟、李玟等明星目前已入围主题歌演唱人选。
悬念四谁将成为中国队旗手?东道主中国队的旗手也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在新中国一共参加的这6届奥运会中,中国代表团的旗手都是篮球队员。今年选择谁也是一大悬念。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流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开幕式仪式、表演、运动员入场仪式和奥运会主火炬点燃。开幕式全程三个半小时,火炬点燃的时间约在23时30分。
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奖牌:金镶玉
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主体育场:“鸟巢”
“鸟巢”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建筑面积25.8万平米。能容纳观众10万人,其中临时坐席2万座。2008奥运会期间将承担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男子足球决赛等赛事活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
9月17日下午,北京吉利大学本学期系列讲座第二讲——人文知识系列之“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面临的挑战”在国际报告厅如期举行。主讲人是北京吉利大学新闻学传播学院综合教研室主任李春燕老师。
李老师首先以电影《功夫熊猫》中熊猫太极拳的剧照,吸引了大家的兴趣。她说,符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文化的核心元素——理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现了许多中国元素,比如汉字、太极拳、山水画等等,这些元素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点精华:第一是“和”,第二是“圆”,第三是中国艺术独有的精神——舍形取神。其间,李老师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为大家简要概述了二者的不同。接着,李春燕老师还指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困境和挑战:一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德先生”、“赛先生”在今天依然有意义。第二是,我们的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铺天盖地地袭来,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保有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就显得格外艰难。
李老师最后讲到,当我们陶醉在奥运开幕式的流光异彩、全世界的好评如潮时,我们还要能冷静下来。我们在发扬光大我们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去保护我们的文化,这需要一个民族方方面面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每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在心底保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珍爱——不抛弃但也不盲从。
李春燕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2007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在讲座中,她用轻松幽默、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面临的挑战,赢得了在场听众的喜爱和热烈掌声。
国际在线综合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8日晚盛大开幕,恢宏壮丽的开幕式得到了各国媒体的一致称赞,称其完美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人对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充满期待。
比利时媒体8日积极报导和评价了当天开幕的北京奥运会,称奥运会开幕式精彩恢弘,为全世界献上一道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盛宴。
印度媒体8日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印度多家电视台都直播或转播了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多家媒体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面宏大,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中国辉煌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
荷兰主要媒体都现场直播了奥运会开幕式,他们纷纷称赞开幕式壮观瑰丽,令人叹为观止。
9日出版的西班牙各大报纸均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赞扬开幕演出无可挑剔,不仅以史诗般的画卷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灿烂成就,而且突出体现了当今中国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通过集体努力为实现目标顽强奋斗的精神。
捷克主流媒体大都全程直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对开幕式的流程和文艺演出做了详尽的介绍,称赞开幕式演出是一场中国5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盛宴。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俄语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说,北京奥运会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节日盛典,北京已经向世界展示了自己日新月异的发展。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9日发表评论,祝贺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认为奥运会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风貌。
保加利亚、巴西、塞尔维亚等国主要电台、电视台都实况直播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普遍认为此次开幕式非常精彩,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