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克顿和马龙的详细资料一份

两人在爵士共事20年,成就斐然。但是,他们似乎不是铁兄弟吧,或许精髓就在于此,长时间的完美合作缘自于保持距离。对吗?

两个人隔一年进入NBA,都是菜鸟的他们在斯龙手下都是刻苦训练的乖孩子,他们这一对搭档是在NBA同一队中合作时间最长的组合之一,这也让他们成为一生中的朋友,在斯托克顿退役球衣的时候,马龙也掉下了眼泪;

斯托克顿退役马龙泣不成声(斯托克顿 马龙)

搞笑的是他们俩人在NBA也是出了名的“坏蛋”:

斯托克顿是出了名的黑手之王,小动作之多,让人恨之入骨;

马龙的铁肘是出了名的,肘下之鬼数不胜数```

马龙和斯托克顿的挡拆,为什么那么经典

因为二人无与伦比的默契。提起九十年代的NBA,大家想到的往往都是那个端坐在王座上,睥睨群雄的历史第一人:“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他在短短的十四年生涯中,横扫各路诸侯,坐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位置。而在他的统治下,其实也不乏一时俊杰,但都被他的光环笼罩的黯然失色。其中最出名的两位失败者就是“犹他双煞”,也就是马龙和斯托克顿。他们的挡拆堪称NBA历史最经典,最教科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他们在场上的配合非常精妙。我们都知道,马龙和斯托克顿的配合,与其他人的挡拆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一种协调的美感。其实他们的战术归根结底,和一般的挡拆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斯托克顿拉马龙上线,然后决定突还是传,长传还是短传。但是正是因为斯托克顿在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控球能力,和马龙在当时联盟独一无二的面框进攻能力,让这一切的变化与众不同:皮球在斯托克顿的手里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灵魂,指哪打哪,有了武侠小说中“独孤九剑”里“无招胜有招”的感觉,可以说,他们场上配合之默契,堪称绝无仅有。

斯托克顿退役马龙泣不成声(斯托克顿 马龙)

其次,他们在场下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熟悉篮球的朋友可能都会知道,一些在球场上如胶似漆,配合严密的伙伴,可能在场下并不算什么好朋友。比如说,最著名的就是“乔皮组合”,尽管是NBA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组合,但是他们在场下由于性格关系,一直都不算特别密切。马龙和斯托克顿则远远不同:他们在场下也是一对“至交好友”,来往非常密切,当年托马斯嘲讽斯托克顿,就是马龙给他的脑袋开了瓢。场上场下的默契,才造就了他二人心有灵犀的挡拆配合。

综上所述,因为斯托克顿和马龙无论场下场上都有着十足的默契,所以他们的挡拆才“化腐朽为神奇”。

斯托克顿 马龙 名人堂发言原文

斯托克顿在名人堂中开玩笑:我的亲友是来看乔丹的2009/09/14 17:00:10来源:体坛周报评论0条[查看评论]特约记者建昶报道

都说人的性格有两面性,这在名人堂典礼的斯托克顿和斯隆身上得到了验证。人们发现,斯托克顿并不是印象中那个古板寡言的白人,而斯隆也并非坚硬如磐石。

斯托克顿变得风趣无比,他几乎是当天名人堂几人中口才最好的一位。他说父亲是他的偶像,一辈子的偶像;他拿自己的短裤开玩笑;他说要把礼服熨好后留给卡尔·马龙明年使用;他说自己25年前被NBA球队选中时,曾怀疑自己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裁。

当然,最大的玩笑是斯托克顿感谢那些从夏威夷、阿拉斯加来的亲友,“只是来支持我的?我都想笑了,因为我真的觉得他们是来看迈克尔(乔丹)的。”

斯托克顿的玩笑在继续,“迈克尔投了很多关键球,而我打了30年球,从来不是球队老大,只有一回投了个关键球,那也是因为队里最好的两名球员因伤报销。”

与斯托克顿相比,白发苍苍的斯隆固然严谨得多,但在众多名流面前,他忘我地忆起那个在伊利诺伊州的偏远农场,那位在父亲死后艰难持家的母亲,那九个悉心保护小杰里·斯隆的兄姐。“我的那些哥哥留下来和母亲一起持家,”斯隆说,“他们无法打篮球,而我得到了这样的机会。”

高中过后,斯隆每天要搭车去训练,并得到了伊利诺伊大学的奖学金,但没读完大一,就害了思乡病回家,到一个油田干起了粗活。有一天,母亲对他说:“你打算就这样度过一辈子么?”斯隆猛然醒悟,经过努力去了埃文斯维尔学院打球,然后进了NBA。1977年退役后,斯隆回到埃文斯维尔学院做主教练,但5天后就因为个人原因辞职。这个决定救了他,也成了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几个月后,埃文斯维尔学院校队乘坐的飞机失事,无人幸免,包括新任主帅鲍比·沃特森。

“事故发生在1977年12月13日,”斯隆说,“它让我知道生命中有比篮球更重要的东西,让我永远对所得到的一切感恩。”

原版中文译我看是没有,可能在中国人这边。。只认识Michael Jordan。。呵,上面有些大体中文内容,你参考下吧。。也能大概看到他演讲的主要内容了

关于斯托克顿退役马龙泣不成声,斯托克顿 马龙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