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斯堡惨案的事件经过
1989年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利物浦和诺丁汉森林队被抽到一起,赛址在中立第三方谢菲尔德市希尔斯堡球场——与去年一模一样。
经历了1980年代发生的大小球场惨案,和1988年同样是利物浦与森林队的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发生的拥挤事件后,南约克郡警方依旧没能重视球迷的安全问题。无论之后有什么**,警方要确保场内外球迷的人身安全,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保安大纲》没有列明警方具体该怎么负责,只提到遇到炸弹预警和火警时应怎样疏散人群:高级警员以带密码的暗语通过广播督导疏散。至于入场球迷过多,看台过于拥堵,或者看台上有突发事件时该怎么处理,大纲并没有交代。
根据《保安大纲》,当地的绝大部分酒吧都将配合警方,同意自午饭起直到黄昏关门歇业。即使一小撮坚持营业的,也必须确保不得让球迷入内买醉。很明显,警方从头至尾将酒精作为保安的头号威胁,没有对场外人群聚集和转门处的拥堵给予足够的警惕,没有延迟开球,打开出口,禁止中央看台继续上人,以及关闭隧道等等的应急计划。这道指令根据过去的经验签发,其用心是好的,但太过乐观。警方没有借鉴前两年的做法,只注重监控球迷的行为,却没有重视他们的福祉。
南约克郡警方新任局长杜肯菲尔德认为自己继承了一个久经考验的班子,又有行之有效的一套大纲可以照搬,没有理由再做它想,实际上他也没有经验去想别的。上任之后,杜肯菲尔德迟迟没有去希尔斯堡实地踩点,即使后来在谢周三迎战米尔沃尔时前往视察,也只是将细节工作交给下属,自己走马观花,和当地名流寒暄应酬。他还错误地认为球迷的安全是俱乐部的责任。利物浦球迷踏进南约克郡的那一刻起,就在警察的跟踪、指导、随机抽查和搜身等一系列监控下前往球场。大小巴士和私家车不时被警察截停,警方要看看你有无喝得烂醉,然后才决定你是不是适合入场看球。被查过的车辆会带着“已验”的标签继续前进,但大部分车辆因为检查耽误了时间。当球迷迈向球场,他们的行动自由也因为途中的街道关门肃静而受到限制。
希尔斯堡距离谢菲尔德市区只有两里路,周边是居民区,交通不畅。球场建于90年前,南看台是贵宾区,下面是球员更衣室,双方球员都从南看台的下面登场。东看台是1986年翻修的,有20000多个座位,上面有顶篷;北看台坐落在民房之上,可容纳近万人,急救室和警察工作站在这个看台下面;西看台坐落在列平巷的民宅之上,当时是应1966年世界杯增设的,可容纳10000多人。
列平巷这一侧有6座**的铁门,走进左边的3座门,后面是一块露天的空地,通向16座转门,而其余的3座铁门通向7个转门。这23座转门主要输送西看台和北看台的观众,两大看台的总容量达到了25000人,其余看台的3万多观众通过60道转门入场。这意味着在列平巷这一侧的狭小区域里,要应付25000多人排队等候,是典型的瓶颈地带,可以想象这些人鼓噪起来会是怎样的混乱。利物浦球迷被安排在此处进入球场。
正午前转门开放,第一批利物浦拥趸兴高采烈地进了球场,但是人流量稀薄,因为票面上印刷了要求球迷2:45到场。中午两点之后,球迷人数开始激增,警方在入口处的检查使得通过转门的速度大幅放缓。两点半,距离开球还有半小时,场外依然有5000观众想要入场。
瓶颈区里的球迷越挤越多,前方和左右都是墙和铁丝网,只有后面才有透气的空隙,而新到的球迷把这点地方也给堵上了。由于对讲机失灵,球场内的警员不清楚场外的情形。广播呼吁场外的球迷不要再往里挤,人声鼎沸,广播的声音根本听不清,警方对局面失去了控制。比赛开始前10分钟,两队球员开始入场,场外的球迷可以听到场内发出的欢呼声,但他们却依然被困在球场外。在球迷还在不断往里涌的同时,比赛并没有因为他们而推迟。5000人试图通过十字转门,他们在转门外的挤压引起了警方的担忧。负责维持西看台外现场秩序的警官马歇尔请求指挥中心允许打开C大门(本来是用作出口的大门,没有转门),放球迷进场。当时有人清晰地听到他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请打开C门!
指挥中心就在球场西南角,在列平巷看台的上方,可以俯视球场。杜肯菲尔德和穆雷2点30就已通过监视器看到了转门前拥挤的情景,但他们决定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推迟比赛。2点47分,马歇尔的请求到达了指挥中心。杜肯菲尔德的直觉是拒绝这一请求,他担心球迷进场后随身携带的酒瓶和其它硬物会造成场内的流氓行为,反而对拥挤踩踏可能造成的命案不那么紧张。他看了看监视器,发现C大门“突然打开”了,原来是警员将一名无票球迷赶了出来,但20名球迷很快冲了进去。一位警官隔着栅栏拼命推着外面的球迷,不让他们通过大门。这时,杜肯菲尔德对马歇尔的请求有了判断:“打开大门,否则会有人重伤或身亡。”作为毫无足球赛事安保经验的总指挥官,他只是凭借和马歇尔的多年交往和信任做出了这个决定。当副手穆雷接通所有警官的对讲机,他问了一句,“杜肯菲尔德先生,你确定要打开大门?”杜肯菲尔德停顿了一会,似乎过了很久,“外面可能发生死亡或严重的受伤事件,我别无选择只能开门。”他看了看穆雷,说,“打开大门。”
于是,这扇地狱之门被打开了。
众多球迷一拥而上,闯了进来,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通往站台的地下通道。那个年代,英格兰球场足球流氓肆虐,警察为了更好地维护现场秩序,将希尔斯堡西看台站看台用铁丝网分隔成好几个区域。其中位于地下通道出口处的是3号和4号小区(正好在利物浦球门后方)。希尔斯堡球场已过期10年的安全执照显示,这两个小区可容纳2200人,而它的实际最大容量不足1700人。警方或安保人员原本应该站在通道入口处,引导人们向两侧的站看台分流,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这造成了中间3号和4号小区的极度拥挤,而两侧的看台却是十室九空。
2000多人涌了进来,站看台的人数达到了可容纳人数的两倍。最初,还有可以走到看台前方的空间,但很快人们就无法移动胳膊了,何况身体。有人在尖叫,其他人则一片沉默、毫无意识。没人能够移动,哪怕一英寸。
比赛已经开始,利物浦队一次射门击中对方门柱,引起现场一阵骚动。尚在地下通道内的球迷闻声后更加着急,拼命向前挤,希望尽快入场。而这时3号和4号小区内早就人满为患,最前方的大批球迷被死死挤到铁丝网上。更遗憾的是,后方在不断挤进场的球迷根本不知道站台最前方发生了什么,只顾着一个劲儿地往里冲。有些人的脸甚至被挤变形了。人们开始沉默,失去意识,无法呼吸,有人清晰地听到胸骨断裂的声音。
有人发现身边的人死了,眼珠凸起,舌头外吐。不少人冲着铁丝网前值勤的警察大喊,让他们把门打开。但警察们似乎钉在原地、不为所动。如果这时在场值勤的警察能尽快打开铁丝网上的小门,放球迷进入场地,还能挽救不少生命。但他们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赛前从杜肯菲尔德处接到的命令是:未经允许,绝不能开门放出任何一人。
人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求生。在靠后位置的一些球迷被上层看台的球迷拉上去得以逃生,两侧的球迷则翻越了侧边铁丝网,爬到了一半空着的两侧看台上,站台前方的球迷开始翻越铁丝网逃生。这时候,铁丝网中的一个小门被冲开了,一些球迷通过这个通道得以逃离,其他人继续翻越铁丝网。最后,铁丝网在人们的重压下终于倒塌了。后面的人也顾不上踩着死人还是活人,纷纷冲进了球场。直到3点6分,当警官们陆续赶到铁丝网前,他们才发现了真实情况,急忙通知裁判中止比赛,开始救人。与此同时,一些警官还在坚定不移地执行着保卫球场另外三个角落的任务,阻止利物浦球迷接近诺丁汉森林球迷。森林球迷最初以为只是利物浦球迷闯入了场内,在获知可能发生了死伤惨剧后,一些球迷尝试冲破警方的人墙,把受伤的球迷抬到救护车上去,却被驱赶回来。3点15分,当足总官员格雷厄姆·凯利和格伦·基顿以及谢周三俱乐部秘书麦克雷尔来到指挥中心时,杜肯菲尔德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利物浦球迷身上,他声称是球迷冲开了大门。几分钟后,凯利又将这一谎言转述给了全世界媒体:令人震惊的灾难发生了,利物浦球迷要为此负全责。
杜肯菲尔德一直遮遮掩掩,缺乏果断的决策,现场救援工作相当混乱。没有受伤的球迷开始帮助救死扶伤,有些人在尝试人工呼吸,有些人把广告牌改装成临时担架。
3点17分,第一批死伤者被送到附近佩尼斯顿路上的体育馆。令人费解的是,死伤者没有通过救护车被尽快送往医院救治,而是转运到一个没有医疗功能的体育馆,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后来有44辆救护车陆续抵达球场外,但警察只放行了一辆。由于死伤者太多,这唯一一辆“救命车”只能不停地折返将死伤者运出球场。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一名伤者被抬上救护车时,被诊断已经断气了,又一名垂死伤者被运了上来,第三名伤者已经无法上车了。因为时间不允许再等下去,这辆载着一名死者的“救命车”就这样疾驰而去。最后96名死者中,只有14人被送往医院,其中12人到医院时已经死亡。
从3点6分到3点45分,利物浦主帅达格利什通过球场广播高呼,要球迷保持镇静。4点,南约克郡总警司阿迪斯抵达球场,与警方高层会晤。5点,验尸官波佩通知阿迪斯,所有尸体必须留在原地,等待拍照和确认身份。6点45分,验尸官到达,确定验尸步骤。9点30分,在做好各项准备后,漫长而又苦痛的辨明身份过程开始了……94名球迷在当天失去了生命,766人受伤。4天后,死亡人数增加到了95人,14岁的李·尼科尔在医院去世。1993年3月,昏迷近4年的托尼·布兰德也离开了人世。96名遇难者中有年届70的老人,还有一个刚满10岁的儿童。
1985年海瑟尔惨案是什么
海瑟尔惨案
1985年5月29日,利物浦队与尤文图斯队在布鲁塞尔海瑟尔体育场的欧洲冠军杯决赛中相遇,欧足联赛前把一个球门后的看台分配给利物浦球迷,但是却有不少尤文图斯的球迷从比利时人手中买到该看台的球票。看台上,也没有足够的警察和工作人员将两队球迷分开。在比赛中,不断有双方球迷的辱骂和投掷行为。混在利物浦球迷里的足球流氓与尤文的球迷大打出手,导致看台倒塌,当场压死39名尤文图斯球迷,并有300多人受伤,这就是著名的“海瑟尔惨案”。而利物浦也输掉了冠军杯,赛后所有的英国球队并被禁止参加欧洲的赛事长达五年之久,利物浦则达七年。从此,红军大伤元气,多年来一直无法重复其巅峰状态。
希尔斯堡惨案
1989年5月7日,在谢菲尔德的希尔斯堡(Hill**orough)球场举行了英国足总杯半决赛,由利物浦(Liverpool)和诺丁汉森林队(Nottingham Forest)对垒。
在球门背后的3号和4号看台是人气最高的,比赛前20分钟这两个看台就已经满员,比赛开始的时候这两个看台约涌入了两倍于设计容量的球迷。由于没有固定的座位,看台拥挤的球迷你推我撞,而入口处的球迷并不清楚看台已满,继续拥进球场,将前排的球迷压向围栏,而此时,球场的警察却站在中线附近防止利物浦球迷“攻击”森林球迷。绝望的球迷拼命的推翻围栏,有些人攀过围栏,逃出生天,而大量的球迷则被活生生压死。这次惨剧,造成九十六人死亡,一千多人受伤。警察的无能以及球场的恶劣状况,是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
希尔斯堡惨案后,英格兰足总命令拆除所有不带座位的看台。为了纪念这些遇难的球迷,利物浦球队的的队歌改为《你永远不会孤独前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以不忘曾经的悲剧。如今,希尔斯堡纪念碑永远矗立在安菲尔德
其他
莫斯科惨案
1982年10月20日,莫斯科列宁体育场举行了欧洲冠军杯的一场比赛,由莫斯科斯巴达克队迎战荷兰哈勒姆队。由于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来现场观看比赛的球迷异乎寻常的少,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只售出1万张票。体育场管理部门为了省事,将所有的观众都集中到C区看台,而球场工作人员又严重违反体育场安全规定,仅仅打开C区看台的一个出入口,将其他看台的出入口全部锁上。
比赛接近尾声时,在主队已经攻入一球、胜局已定的情况下,现场球迷估计比赛将就此结束,于是纷纷起身准备提前退场,朝唯一开放的出口走去。但在终场前1分钟,比赛突然又起**,主队乘胜追击,攻入一球,看台上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许多已经走下看台和走到出口的观众被欢呼声吸引,立刻返身回转往回拥去,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正在这时,终场哨声响了,看台上兴奋的观众也开始离场往外拥。两股人流就像两股汹涌的潮水一样在狭窄的出口处交汇,猛烈地冲撞起来。由于人多拥挤,谁也控制不住相互推搡的人流。后面不明真相的人只顾挤前面的人,而前面的人在拥挤的情况下退场得又很慢。这样,出口被堵住了。随着退场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受不住巨大压力而窒息晕倒,一些被推倒的人,就再也无法站立起来,千百只脚从他们身上踏过,哭喊声、叫骂声、**声交织在一起,场面之悲惨令人目不忍睹。最终导致340多人蒙难。
南非惨案
2001年4月16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的埃利斯球场,南非甲级联赛两支夺冠球队的比赛中,比赛组织者在能够容纳7万名观众的球场中出售了12万张球票,距离比赛尚有一个半小时,7万人的体育场已经座无虚席。但球迷仍然像潮水般地涌向体育场,执勤警察随即将入口处高高的铁门锁住,致使大量球迷滞留在入口的铁门处,情绪激动。比赛开始后,主队进球的消息通过扩音喇叭传到体育场外,在场的主队球迷立刻沸腾了。他们像疯了一样向各个入口挤去。西看台入口处的球迷最多,有几万人,他们立即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冲击球场的铁门,有的球迷甚至爬上了铁门,准备跳进体育场。警察为了驱散球迷,控制局势,便违归施放了催泪弹。在球迷的推挤下,球场铁门被挤倒,冲在最前面的球迷猝不及防,随之倒在铁门上,被后面大量涌入的球迷踩在脚下,而人们明明知道有人倒在地上,但根本无法停住脚步,只能踏着前面的人继续往体育场里涌。这起事故总共造成了47人丧生、160多人受伤。4月16日也成为南非足球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加纳足球惨案
2001年5月9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国家体育场,科托科队与非洲冠军橡树队进行同城德比大战,这场宿敌之间的大战吸引了大量的双方球迷到场观战。赛后,失利的科托科队的支持者与对方的球迷在球场发生混战,并毁坏了不少观众席上的坐椅做为武器。而体育场内没有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致使警察在球迷骚乱之际无法应对。为了控制混乱的局面,维持秩序的警方不得不使用催泪瓦斯来驱散球迷,但不少警察滥用催泪瓦斯,结果导致很多球迷一片惊慌。惊恐的球迷四处逃散,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他人挤倒在地。最终,这起事故造成12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历史上,非洲曾出现多次球场悲剧,1969年12月25日的刚果比卡球场惨案导致27死52人伤;1974年2月17日的埃及开罗球场惨案导致48死47人伤;1991年1月12日的南非奥科尼球场惨案导致42人死亡;1996年的赞比亚卢萨卡球场惨案导致9死52人伤;2000年7月,津巴布韦哈拉雷球场惨案导致13人死亡;2001年4月29日,民主刚果布姆巴什球场惨案,49人死51人伤……
利马惨案
1964年5月24日,秘鲁利马的国立体育场举行了奥运会南美洲足球预选赛阿根廷与秘鲁队的比赛。在比赛结束前2分钟裁判吹罚秘鲁队的一个进球无效,导致阿根廷击败秘鲁队。看台上大量主队球迷对此判罚表示不满,情绪十分激动,并引而迁怒客队球迷,并爆发大规模球迷骚乱,酿成318人死亡、500多人受伤的惨案。
格拉斯哥艾博罗克斯惨案
1971年1月2日,苏格兰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在主场艾博罗克斯体育场迎战另一支苏格兰劲旅凯尔特人队。流浪者队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打进一球,将场上比分扳平,引起东看台的两队球迷言语不合,发生混战,并引起看台上的球迷拥挤,导致球场栅栏倒塌,发生球迷****,造成66人死亡、150多人受伤的惨剧。
布宜诺斯艾利斯惨案
1968年6月23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博卡青年队与河床队比赛结束后,急于退场的球迷因不知情而涌向一个被关闭的出口,结果74名球迷被挤死、150多名球迷被挤伤。
尼泊尔惨案
在1988年3月12日,尼泊尔加德满都---逃避冰雹的球迷涌进了被锁死的出口,造成相互挤踏,至少9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希尔斯堡惨案为何会让利物浦元气大伤
在希尔斯堡中去世的96人
1989年的4月15号下午3点钟,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利物浦对阵诺丁汉森林的比赛在谢周三的主场希尔斯堡球场准时开球。
下午3点06分警方紧急中止了比赛,但是这已经为时已晚,在利物浦球迷所在的3、4号看台已经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警方打开了看台铁丝网的大门,使得拥挤的人群可以跑到球场上面进行疏散,但是此时铁丝网的后面已经堆满了因为挤压、窒息、踩踏而亡的尸体,希尔斯堡球场变成了人间地狱。
十几分钟之后,才有大批的警察和医护人员赶到了现场,可是直到救助过程中依然混乱,由于警方低下的效率,赶到现场的44辆救护车只有3辆进入了球场。
最后去世的96人中只有14人被送到了医院进行急救。去世的96人中有94人当天死亡,一个年仅14岁的小球迷在4天后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有一人在昏迷了4年之后也被宣布死亡,这样死亡的人数来到了96个人。其中最小的那个孩子只有10岁,他叫乔恩·保罗·吉尔休利,是利物浦功勋队长杰拉德的表哥。
利物浦将96印在了球衣的后面
虽然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但是他至少到来了,失去生命的96人得以安息,事故的主要负责人也将获得因受的惩罚,风暴过后,终于看到了金色的天空!
生命永远高于一切,但是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遗忘才是,这就是为什么利物浦人每到4月15日的前后都会对希尔斯堡惨案进行纪念活动,就如同我们我们要在4月4号的那天,要对因为这次新冠疫情而离开的人们,进行哀悼思念。他们失去了生命,但是如果我们可以记住他们。那么他们其实并没有离开。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在希尔斯堡中,如果M62公路没有维修,如果菲尔德警长工作态度认真提前去踩点或者决定推迟比赛,如果球场的工作人员提前排除安全隐患,甚至如果球迷可以看比赛的时候没有那么狂热,那么这次灾难就可以避免发生。虽然,可以说南约克郡警方和警长菲尔德要对这次事故负最大的责任,但是其他因素对于失去的影响肯定也是不容小看的。这就告诉了我们,看一件事情,不能只有一个角度,不要认为非黑即白,事情是复杂的,我们应该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才能对事件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
关于利物浦希尔斯堡惨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