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弗里茨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什么是战争魔鬼弗里茨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约瑟夫·弗里茨的介绍
约瑟夫·弗里茨,奥地利囚女**案中的兽父,日前被判处终身监禁。官方表示将对**案的“恐怖房屋”浇灌混凝土,以阻止囚禁地窖成旅游“胜地”。据悉,案件曝光后,前往约瑟夫囚禁女儿伊丽莎白24年的地窖进行参观的游客数量众多,简直成为“灾难性旅游”,很多游客都拍照留恋。议会发言人称,他们决定杜绝将这一地窖用作商业投机。据悉,地窖甚至可能被摧毁。
国际象棋弗里茨13什么棋力
国际象棋(Chess),又称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棋类游戏。
棋盘为正方形,由64个黑白(深色与浅色)相间的格子组成;棋子分黑白(深色与浅色)两方共32枚,每方各16枚。虽然汉语称之为西洋棋或国际象棋,但是实际上它起源于亚洲,后由***人传入欧洲,成为国际通行棋种,也是一项智力竞技运动,曾一度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国际象棋棋盘是个正方形,由横纵各8格、颜色一深一浅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组成。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棋子就放在这些格子中移动,右下角是白格。
8条直线从白方左边到右边分别用小写字母a、b、c、d、e、f、g、h表示。
8条横线从白方到黑方分别用数字1、2、3、4、5、6、7、8表示。
国际象棋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黑白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六种:国王、皇后、战车、主教(象)、骑士(马)和禁卫兵(卒)。
在比赛中,国际象棋棋子采用立体棋子,非正式的下棋可以采用平面图案的棋子。
国际象棋由黑白两种棋子组成。无论是白方视野还是黑方视野,棋盘的最右下角的一格一定要是白色,白后一定要放在白格上,黑后一定要放在黑格上。白王一定在e1格,黑王一定在e8格。
国际象棋是双方对下的,一方用白棋,一方用黑棋。对局由执白者先行,每次走一步,双方轮流行棋,直到对局结束。各种棋子的一般走法如下:
王(K):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一步。王是不可以送吃的,即任何被敌方控制的格子,己方王都不能走进去。否则,算“送王”犯规,三次就要判负。
(1)除易位时外,王可走到不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而且只能走一步(着)。
(2)易位是由王和己方任何一个车一起进行的仍被视作王的一步(着)的走法。
后”、“车”、“马”、“象”,不能不变。这被视为一步棋。升变后按新棋子的规则走棋。
王车易位:每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让王朝车的方向移动两格,然后车越过王,放在与王紧邻的一格上,作为王执行的一步棋。王车易位根据左右分为"长易位"(后翼易位,记谱记为0-0-0)和"短易位"(王翼易位,记谱记为0-0)。王车易位是国际象棋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战略,它涉及王、车两种棋子,是关键时刻扭转局势或解杀还杀的手段。
王车易位有较为严格的规则限制,当且仅当以下6个条件同时成立时,方可进行王车易位:
1.王与用来易位的车均从未被移动过(即王和车处在棋局开始的原始位置,王在e1或e8,车在a1、a8、h1或h8。但如果王或用来易位的车之前曾经移动过,后来又返回了原始位置,则不能进行“王车易位”,因为不符合“从未被移动过”);
2.王与用来易位的车之间没有其他棋子阻隔;
3.王不能正被对方“将军”(即“王车易位”不能作为“应将”的手段);
4.王所经过的格子不能在对方棋子的攻击范围之内;
5.王所到达的格子不能被对方“将军”(即王不可以送吃);
6.王和对应的车必须处在同一横行(即通过兵的升变得到的车不能用来进行“王车易位”)。【注:此项规则为国际棋联在1972年所添加,目的是为防备这种情况:一局棋,假定白方的王从开局起一直未移动过,处在e1位置,那么白方若将一个兵成功走至对方底线的e8位置并且升变为车(见兵的升变规则),与王处在同一直行,且就满足以上1~5的条件,此时也可进行王车易位(因为规则1规定为对应的车未被移动过,而升变后的车确实没有移动,之前做的走动为兵在执行)。Max Pam发现这一走法,而且被棋手在比赛中采用过。为了防止这种不被习惯赞同但确实符合规定的走法出现,国际棋联添加了此规则。】
对于王车易位的规则有一些误解,特此说明,一切以上述6点为准,在符合上述规则且有下列情况出现时,是允许王车易位的:
1.王未正被“将军”,但之前被“将军”过;
2.用来易位的车正受对方攻击;
3.在长易位中,车所经过的格子在对方的攻击范围之内。
上述三点不影响王车易位的进行。【注意:在比赛走子时,必须先移动王,再移动车,否则被判为车的一步棋,王车易位失效。】
后(Q):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
车(R):横、竖均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不能斜走。除王车易位外不能越子。
象(B):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开局时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马(N):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往外斜走一格;或者先斜走一格,最后再往外横走或竖走一格(即走“日”字)。可以越子,没有中国象棋中的“蹩马腿”限制。
兵(P):只能向前直走,每次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走一格或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走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
吃过路兵:如果对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进两格,刚好形成本方有兵与其横向紧贴并列,则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进,把对方的兵吃掉,并视为一步棋。这个动作必须立刻进行,缓着后无效。记录时记为“en passant”或“en pt”,法语中表示“路过”。
兵升变:本方任何一个兵直进达到对方底线时,即可升变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可升变为“后”、“车”、“马”、“象”,不能不变。这被视为一步棋。升变后按新棋子的规则走棋。
白先黑后
比赛时,规定白棋先走,黑棋后走,双方轮流走棋,一次走一步棋。国际象棋属于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摸子走子(摸子动子)
在对局中,行棋方用手触摸了自己方面的某个棋子,就必须走动它。只有当所触摸的棋子根本无法走动时,才可以另走别的棋子。如果用手触摸了对方的棋子,就必须吃掉它。只有当自己任何一个棋子都无法吃它时,才允许走别的着法。如果预先说明自己的意图,则可以在棋子所在格子摆正一个或者更多的棋子。
落子无悔
一着棋走了之后,手已离开棋子,就不能再改走它着。如果这时行棋方的手还没离开这个棋子,还可另改其他格位,但必须按“摸子走子”原则走动这个棋子。
纠正错误(摆棋)
国际象棋棋子摆法
1.在对局时,如果发现棋盘的方向摆错了,即黑格的棋盘角放在了自己的右侧,应即把对局已走成的局面移置到另一块摆放正确的棋盘上,然后继续对局。
2.在对局中,如果发现双方所用棋子颜色反了,先后走不符合比赛的编排规定,应交换棋子,重新开始对局。如此时比赛时间已过了第一时限所规定的四分之一,则对局应继续进行。
3.一方“将军”时,另一方未采取相应的“应将”措施而误走了其他着法,要及时纠正。被“将军”一方要重新选择“应将”的着法。但是,重走时误走的棋子如果可以“应将”,就必须用它来“应将”,只有在它无法“应将”的情况下,才能另用别的着法来“应将”。
以上发现的各种情况,要在对局过程中及时纠正。如果赛后才发现,那么对局的结果有效。
做好记录
在规定要做记录的比赛中,双方在对局进行过程中,都要用竞赛规则规定的代数记录法在对局记录纸上逐着做好记录,包括自己的着法和对方的着法,都要记录,要求字迹应当尽可能地清晰可辨。可以走着以后记,也可以走着以前记,由棋手自行决定。
如果某一方棋手的棋钟上所剩时间离开时限已不足5分钟,这时,可不做记录,待时限过去后,再用自己的时间补记完全。
对局记录上不要遮盖任何东西,应该使得裁判员能够看得清楚。
用好棋钟
正规比赛一般都用棋钟计时,比赛规则规定,走出该走的一着棋之后,方能按钟,而且必须用走棋的同一只手按钟。比赛时,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走满规定的着数。发现棋钟指示有误或工作异常时,应当举手示意,请来裁判员及时解决。比赛开始前,应当观察棋钟钟面调得是否正确,如发现有误,应在赛前向裁判员提出,要求重新调好。
提议和棋
比赛时不可连续地向对方提议和棋。一方提和时,如对方表示拒绝,必须等对方也提和一次以后,才可以再次提和。对于对方的提和可以用口头表示拒绝,也可以用走棋方式表示拒绝。提和必须占自己的走棋时间,即走出一步棋后向对方提出,并按下自己的钟。
比赛禁例
1.对局时棋手不得借助书本、棋谱或任何手写或印刷的资料,不得在另一个棋盘上分析棋局,也不得求助于第三者。
2.比赛时,在记录纸上除了记录实际对局的着法和用时外,不得做笔记以帮助记忆。
3.在对局和比赛时间内,不得在比赛室内进行棋局的分析。
4.禁止以任何方式干扰或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包括不顾对方的拒绝一再提出和局的建议。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什么是战争魔鬼弗里茨
打开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手册,你会发现一战中1916年和1917年未颁奖,而一战后的首届——1918年的奖由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获得。一战硝烟刚散,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就立即把奖授予这位合成氨的发明者,足见这一发明的重要。
氨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它的合成不但可大量产出氮肥,使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大量增产,还在其他行业大有用途。为此,哈伯理应名垂青史。然而不幸的是,他也首创了大规模的化学战,使成千上万的人痛苦地死去或终身残废,由于他对人类文明的严重摧残,弗里茨·哈里几乎作为战争魔鬼被同盟国审判。
哈伯于1868年12月9日出生于德国的边境城市布雷斯劳一个富商的家中。中学毕业后,在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预科攻读有机化学。大学毕业后,由于所发表的论文有独到的见解,使德国化学界为之轰动,于是德国皇家科学院破格授予他化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年仅23岁。1894年起,他在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任教。
在合成氨发明以前,农作物所需氮肥主要来自人畜粪便、花生饼、豆饼等。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各国越来越希望能用空气中的氮气来大规模廉价生产氮化物。为此,许多国家的科学家进行过不懈的探索和研究。然而,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这一努力,历经一个半世纪之后,到20世纪初,仍未如愿以偿。
哈伯对合成氨的大规模试验始于1904年。1906年,哈伯在600℃的高温、2000个大气压下,用锇作催化剂,成功地以电解水生成的氢与大气中的氮为原料,得到了氨浓度为6%~8%的产率,并在1909年进行了报道。这是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方案的转折点。1909年哈伯又用原料气循环使用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氨、氮混合气转化率不高的问题。
哈伯的科研成果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化学界,独具慧眼的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BASF)捷足先登,抢先付给哈伯2 500美元预订费,并答应购买以后的全部科研成果。1909年,哈伯上述改进后的生产流程工艺专利被BASF购买,并声明,不管生产工艺如何改进,合成氨的售价如何下降,BASF每出售一吨氨,哈伯将分享10马克,永不改变。其后,该公司的卡尔·波施(Carl Bosch)等研究人员对催化剂、设备耐用性、合成塔进气口加热装置、出气口冷却用换热器等进行了改进,经过了多次(其中催化剂就做过2万多次试验)失败后,终于在1914年建成一座日产30吨合成氨的工厂。从此,合成氨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阶段。
氨的人工合成打开了人类化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大气中的氮变成生产氮肥的、永不枯竭的廉价来源,从而使农业生产依赖“大自然”的程度大大减弱;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例如高压、超高压技术,高温、超高温技术,催化理论、实践,煤化工、石油化工技术等。从这点上说,哈伯开创了化学的新时代。
和当时所有的新发明一样,合成氨也被考虑如何用于战争和军事。早在1911年哈伯因发明合成氨而名声大震之时,德皇威廉二世就看中了他的才华,考虑如何利用他为自己的政权服务。
1914年7月28日,奥匈政府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哈伯也很快地变成了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利用合成氨技术生产化肥,从而解决了德国的饥荒问题;将氨氧化,生产军需品硝酸和黄色炸药,解决了德军的军火问题。正如战后一些军事专家指出的那样:如果德国没有哈伯,战争早就结束了,因为他为德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军火。
1914年9月,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法国和比利时接壤处附近比利时境内的伊普尔镇地区对峙。因双方都没有足够的重武器攻破对方的工事,于是双方相持达数月之久。这种不利于德军的相持,迫使德军寻找打破僵局的方法。哈伯用钢瓶施放氯气的方法成了德军统帅的最佳选择。这次化学战打开联军七公里多的突破口,使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 000人死亡,500人被俘。在飞机上目睹这一惨剧的哈伯高兴得大喊大叫。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支持进行化学战的。哈伯的妻子克拉拉·哈伯就是其中一位。她出于人道主义和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憎恨,曾多次恳求哈伯停止研究化学武器,但他都不予理睬。1915年5月,他继续在华沙西侧60多公里的博利矛夫附近,对防护装备很差的俄军连续发动了三次毒气袭击,致使2 500名俄军伤亡。面对惨无人道的化学战,哈伯的爱妻愤而**,但哈伯对此仍不醒悟。1915年12月9日,哈伯指挥的德军对伊普尔地区的英军进行了首次光化学战,造成英军1 000余人中毒;1917年7月12日,他又指导德军在该地对英军进行首次芥子气攻击,10天内使英军1.4万人中毒。整个一战期间,德军几乎每次主要的化学战都与哈伯的研制、指导、指挥有关,于是人们将他称为“化学战之父”。
一战中,约有130万人受到化学战的伤害,其中有9万人死亡,幸存者中约有60%的人因伤残不得不离开军队。所以,哈伯及其进行的化学战,受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强烈谴责。在这种谴责下,哈伯终于认识到他所犯下的罪行,内心十分痛苦。1917年,他毅然辞去了他在化学兵工厂的所有职务。1918年11月11日,战争也因德国投降而告终。
1919年,瑞典科学院考虑到哈伯发明的合成氨,已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经慎重研究,正式决定给哈伯颁发1918年度惟一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消息一传出,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轩然**。一些科学家指责这一决定玷污了科学界,哈伯不但不应荣获这个科学界的最高奖赏,而且应该对他进行战争罪审判,送他下地狱。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他虽然一度被帝国主义利用,但科学总是受制于政治的,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都既可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哈伯发明合成氨,可以将功抵过。
凭心而论,化学战也是打击敌方的一种方法,在这个意义上,它和细菌战、原子弹、枪炮等的作用相同。然而,人们却把枪炮等划作一类,对用枪炮杀人予以支持或不持异议;把化学战、细菌战、原子弹等划作另一类,反对将它们用于战争,有的还以条约形式予以禁用。那么,这两类武器的差别在哪里呢?原来,前一类武器基本上只机械杀伤作战人员或毁灭作战设备,不再或很小造成其他危害。而后一类武器不但杀毁参战人员、设备,而且还严重伤害未直接参战的平民及其财产;会造成被害人员的后遗症,有的还会将危害遗传给下一代;会造成严重的、有的是持久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疾病流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化学天才进行化学战的哈伯,在人们的一片声讨下,成为战争魔鬼,也就不足为奇,其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
1933年,希特勒登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纳粹分子开始在全国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哈伯也被称为“狱太人哈伯”而遭到驱逐。对此,他十分气愤,同时也预感到一场厄运即将来临。于是他移居瑞士以避劫难,后又受英国剑桥大学之邀,前去讲学。1934年初,他又应邀出任设在巴勒斯坦的、由反希特勒的著名犹太科学家组成的西夫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然而不幸的是,他在赴任途中因心脏病突发,于1934年1月29日辞世。
哈伯这位化学天才与战争魔鬼被人们声讨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化学战中死去的冤魂和活着的受害者永远也不会饶恕他。而在颠沛流离和孤独中客死他乡的悲剧却不是他的过错,这是千百万受希特勒纳粹主义迫害的犹太人或其他种族的命运的缩影。
弗里茨和什么是战争魔鬼弗里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