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财团真正的创始人
我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是1837年以前(皮尔庞特·摩根是1937年出生的),就算是一万美元也不得了,跟何况当时皮博迪有13.1亿美元,就算拿到现在都不得了,而且他当时已经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银行家了,很多富豪为了避税才捐款的,捐不了多少钱的,因此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应该会拿到一大笔遗产,当时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接受的时候,他风度翩翩,是个公子哥,应该是塑造自己的贵族形象,美国人很讲究出生的,我想真正的创始人是皮博迪,交给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发展,然后摩根在继续发展壮大,就好像唐朝,的巅峰玄宗一样,其实是李世民奠定的基础,只是后来加一把火而已!
不过斯潘塞的父亲也挺有钱的,1847年潘塞的父亲约瑟夫死时,他父亲很厉害的,曾经跟华盛顿的军队打过仗,留下了100多万美元的财产。
然后他就去波斯顿然后入股最大的财务公司,然后就认识了皮博迪。皮博迪很欣赏他
我想问下,乔治。皮博迪和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不是亲生父子,也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对吧,为什么他会把财产全部给他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他明明有情人,而且有孩子的,怎么不是他孩子继承呢?难道他孩子真的很没用还是,不过可以肯定皮博迪和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应该有交换条件,比如得照顾他的后代什么的!
摩根的详细历史
摩根家族的祖先于17世纪初在新大陆的淘金浪潮中**美国,定居在马萨诸塞州。
到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的时候,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定居哈特福。
摩根家族一直延续着赖以生存的商业传统。
约瑟夫·摩根最初经营一家小咖啡馆。
经过苦心经营稍有积蓄后,他先是出资经营一家很气派的大旅馆,然后又购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铁路业的股东。
但是,真正显示其投机者和冒险家本色的当属其在保险业的投资。
“摩根帝国”缔造时期的创始人皮博迪。
摩根家族
1835年,美国商人乔治·皮博迪来到伦敦。
那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在经历“新经济泡沫”带来的危机,人们依靠贷款,疯狂地修建铁路、运河、公路,人们对这些新玩意也是不想“付费”使用就像网络一样。
此时的皮博迪是为美国的马里兰州寻求英国银行的贷款。
他很爱国。
他为英国的十几个银行家摆上盛宴(估计类似同时期的中国银行家胡雪岩请人吃“花酒”),他劝说他们相信美国人不是骗子,他还和蔼地威胁说“你们只有继续为美国提供新的贷款,才能保证以前的贷款能够得到偿还”。
于是,高傲的英国银行家又拨出800万美圆贷款给马里兰州。
英国人说,“皮博迪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这笔钱。
”并且,为减少英国人对美国人“见钱眼开”的偏见,毅然放弃马里兰州应付给他的6万美元的佣金。
总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博迪的不同寻常的才干和做派。
皮博迪很健谈,但相貌平平,不怎么讨英国人喜欢。
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是高贵的摩根财团的创始人。
后来的摩根,其合伙人以出身名门望族、美貌和时髦而著称。
皮博迪创业
皮博迪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只上过几年学,十几岁开始就与哥哥一起干活养活寡母和6个弟妹。
早年的贫困影响了他的一生:聚集钱财,拼命地工作,孤芳自赏,对轻蔑极度敏感,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爱国;前半生小气、吝啬,晚年却不停地慷慨捐助。
1837年皮博迪迁居伦敦。
一年后开了一家商号,但只有一个柜台、一只保险箱和几张书桌。
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很快进入由卓越的银行家组成的商人圈子。
这些人既做织物生意,也为做此生意的人提供融资。
其实他们的商号已就变成了商人银行。
并且创立了金融批发业务,而不是普通银行储蓄、转帐的“平庸业务”。
这时,“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与皮博迪打交道”,因为皮博迪们只为各国的***、大公司和有钱的人服务,他们为世界贸易提供资金,发行债券和股票。
行善无度
皮博迪在伦敦设立商号,把美国的旗帜插在异国的土地。
他炫耀自己国家的气派、高举这星条旗宣扬美国的产品。
他宣称皮博迪公司是“美国第一家商号”,他不停地向美国输送资金,他用美国的精美杂志装点,制造美国气氛和成为美国的新闻中心。
在他爱国主义的背后,是不想让英国人小看了自己,也显示了他自己出身的自卑心态。
而“他晚年的行善就像早年的贪婪一样无度”。
早在1857年,皮博迪就开始资助巴尔迪摩的一所“皮博迪学院”;1862年,他开始把15万英镑转给一家信托基金,用于建造伦敦的贫民住宅工程,还立契转让了他在另一家公司的5000股大宗股票,维持这个住宅区的运转。
为此,他获得了“伦敦荣誉市民”的称号。
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施舍到了惊人的程度:向耶鲁大学捐赠了一个历史博物馆;向哈佛大学捐赠一座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博物馆;为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设立一项教育基金……。
雨果写道:“这个世界上,有充满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皮博迪属于后者,正是在这种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
”这是对乔治皮博迪这位摩根财团最初的创始人最高的赞誉!
公司改名
而我们的J.P.摩根。
他的父亲朱尼尔斯是新英格兰地区
朱尼厄斯·摩根
的富商,在l9世纪50年代,朱尼尔斯受雇于乔治·皮博迪。
他们生意兴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国游资引入资金极度匮乏的美国。
朱尼尔斯决心把他的发运传给他的子孙。
他严厉地要求他的儿子皮尔庞特接管家族产业,帮他选定在瑞士、德国留学的课程,安排他在华尔街当学徒,而且大小事件都有可能成为他教训摩根的事因。
而乔治.皮博迪一生没有子嗣,庞大的产业无人继承,他为此煞费苦心,终于决定邀请年轻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an)入伙。
在乔治·皮博迪退休以后,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并将公司改名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 S. Manand pany)
《摩根财团》读书笔记
1.银行凌驾于企业和政府之上的领主时代
2.银行成为美国政府左膀右臂的外交时代
3.银行不再不可或缺的赌场时代
本书是一部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鸿篇巨制,它从摩根财团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兴衰更替。
罗恩•彻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历史图书奖获奖者,擅长撰写金融、商业和政治人物的传记。《财富》杂志称其为“美国最好的传记作家。
说到美国国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投资产品,全世界好多政府都购买了美国国债,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更是高居全世界第一。大家不知道的是,美国国债安全性高,也就是最近的事情,具体来说,是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之后。一百多年之前,美国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发行的债券,在欧洲根本不受欢迎,替这些机构发行债券的机构往往背负着被债权人骂死的巨大风险,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人经常会赖账,但凡发生点天灾人祸,美国人就表示,不行,没钱了,那就不还钱了吧。于是面值一元的债权,很快就跌到了五毛。美国人在北美,欧洲人拿他们没办法,而在伦敦的美国财团可就倒霉了,这其中就包括摩根财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摩根财团》这本书,去看看这段美国耍赖的历史。
下面,我将从三个部分为大家讲解本书的精髓:第一部分,我们来说说那个银行凌驾于企业和政府之上的领主时代;第二部分中,我们会看到银行成为美国政府左膀右臂的外交时代;在第三部分中,迎接我们的是银行不再不可或缺的赌场时代。
下面就开始第一部分的讲解。摩根财团的故事要从乔治·皮博迪说起。有同学会问,这人是谁?乔治·皮博迪有多重身份,他是一个吝啬鬼,也是一个大慈善家,而他最有名的身份,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糊涂蛋,如果不是皮博迪脑子抽筋,摩根财团的名字原本应该是皮博迪财团。
皮博迪靠着拯救美国几个州的债券免于违约,赚了第一桶金。皮博迪虽然赚了很多钱,但是非常吝啬,从来不坐2毛钱票价的公交车,只坐最便宜的1毛票价的公交车。他没结婚,也没其他亲戚,于是他找来了朱尼厄斯·摩根来做合伙人,朱尼厄斯·摩根是著名的“老摩根”的父亲。皮博迪打算自己退休后,把自己的财团交给摩根家打理。
几年后,皮博迪退休的时候,的确把皮博迪财团交给了摩根家,但是老头子退休后打算从事慈善事业,怕摩根做点啥坏事,坏了皮博迪财团的名誉,于是老头子非常失策的带走了钱和公司名,皮博迪财团从此改名为摩根财团。退休后的皮博迪一改之前的吝啬,回到美国成为大慈善家,成就了一番佳话。
这边朱尼厄斯·摩根面对皮博迪留下的一无雄厚资金二无名气的局面一筹莫展,这时历史机遇出现了。当时法国在与德国的战争中失败,想借钱搞重建,所有的财团一方面怕法国以后没钱还,一方面怕得罪德国,都不借钱给法国。摩根财团迎难而上,抓住了这次机遇,成为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巴林家族一样重要的金融财团之一。
如果说摩根财团从无到有,靠的是朱尼厄斯·摩根,而摩根财团由重要的金融财团变成美国的金融霸主,靠的则是朱尼尔斯·摩根的儿子,人称“老摩根”的皮尔庞特·摩根。
老摩根带领摩根财团进入了领主时代。这个时代里,银行家是经济体系中的主人,他们超越企业和政府,行使着中央银行的职能。他们为运河、铁路、炼钢厂、航运公司融资,为新生的工业社会提供了资本。在那样一个桀骜不驯的竞争时代,是银行家解决了公司间的争端,并组织了大型垄断企业来遏制竞争。他们作为资本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主要中介,监督着大规模的工业发展。他们配置着稀有的资金,所以他们往往比接受融资的公司更有势力,日益掌握对这些公司的控制权。
皮尔庞特和其他银行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是个有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人,要是他面对的经济模式触犯了他的道德感,他就要去改变这种经济行为。他认为他知道应该怎样安排管理经济,人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他还反对劳动人民参加**,认为裸体是有伤风化的行为,他用他的金融王国来构建他理想中的国度。
领主时代产生了一代难以驯服的银行家。他们的钱财如神话般滚滚而来,引起了公众的恐慌,这些恐慌最后促成了一场政治运动,用来控制银行家过度的影响。
公众对于银行家过度影响的担忧,加上老摩根的过世,促使小摩根改变策略,顺应时代步伐,带领摩根财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聊聊银行成为美国政府左膀右臂的外交时代。
老摩根死后,小摩根继承了摩根财团,和老摩根有着理想主义的领主行事风格不同,小摩根并不打算继续做领主,他不想凌驾于企业和政府之上,而公众对于银行家控制大型企业的传统做法已经厌恶至极,小摩根顺应潮流,把摩根财团由领主转变为政府的好帮手,外交时代到来了。
小摩根给摩根财团引入了不同的风格,他做了老摩根绝不可能做的事,也就是将权力下放给他的合伙人,自己以一种潇洒的姿态掌管全局。在小摩根的外交时代,私人银行家们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摇身成为政府的左膀右臂,完成一次又一次秘密使命,与各国的中央银行平起平坐。摩根银行家们这时变成了政权掮客和全球会议上政府的非正式代表。他们作为国王、总统和教皇的挚友,在华盛顿或英国白厅的严密监督之下从事外交活动。在国外,他们经常成为政府政策的化身;在国内,它们仍旧是各个公司“传统的开户银行”,但是这些公司尽管仍然算得上忠诚,却越来越不需要强大的银行家的帮助。摩根合伙人与客户维持着排他的关系,享受一个高贵奢华的世界,那么文雅,那么悠闲自得,不受现代标准的侵扰。
如果说外交时代的到来,是小摩根顺应潮流的选择,而进入下一个赌场时代,无疑是摩根财团的无奈之举。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三部分,一起来看看银行不再不可或缺的赌场时代。
随着资本不是稀缺资源,赌场时代到来了。赌场时代的意思是银行已经无法通过提供资本来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唯有让客户抱有进赌场那种一夜暴富的念想,银行才能吸引来企业的眼光,让企业心甘情愿成为银行的客户。在赌场时代,中央银行和私人银行不再是**国家的影子,而是与国内各机构相联系,成为金融系统中的一部分。
在赌场时代,摩根财团面临着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客户的控制。跨国公司此时压倒了银行家,在资本和金融技巧上与他们一争高低。保险公司、共同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成为新的抗衡力量。由于公司和政府能够在各国筹措各种货币的资金,所以力量的天平已朝着不利于摩根财团这样的机构倾斜了。随着老客户们翻身得解放,昔日的绅士银行家们也不得不东奔西跑地去揽生意,以便找到新的地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新时代,摩根财团的银行家们,已经抛弃了自维多利亚时期就已统治英、美金融界的传统,不得不面对相比客户对银行业的需求,他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客户,这一残酷的现实了。
说到这儿呢,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已经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说了皮博迪财团是如何变成摩根财团的,摩根财团在老摩根父亲的手上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然后在老摩根的领主时代中走向了辉煌。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看到了小摩根顺应潮流,把摩根财团由领主时代带入外交时代,摩根财团成为美国政府的左右手。在第三部分中,随着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摩根财团不得不迎来赌场时代,在这个时代,唯有给客户一夜暴富的梦想,才能让客户需要银行提供的服务。
以上就是《摩根财团》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本书的解读,让大家了解了摩根财团是怎么样的一个金融团体,在摩根财团身上,既能看到老摩根和小摩根个人色彩,又能体现各方博弈的结果,可以说,摩根财团是美国金融的一个缩影。
专题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