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郎平说世界杯夺冠的问题,以及和郎平怎么评价夺冠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郎平怎么评价夺冠

郎平怎么评价夺冠的呢

郎平说世界杯夺冠,郎平怎么评价夺冠

随着院线的全面复苏,《夺冠》终于在十一黄金周与观众们见面了。

关注这部作品的筒子们都知道,电影原名《中国女排》。

八十年代,

中国女排豪取81、85世界杯,82、86世锦赛以及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女排五连冠”。

千禧年后,

郎平说世界杯夺冠,郎平怎么评价夺冠

中国女排勇夺03、15、19世界杯以及04、16两届奥运会金牌,至此中国女排也正式成为了拥有十冠的“排球女王“。

而这部刚刚在双节上映的《夺冠》,正是记载了女排姑娘们三十年的夺冠之路。

这部影片当初要冲击的是贺岁档的“冠军”,

要“夺冠”的《夺冠》有两大杀手锏:高配置+好题材。

为何说配置高?

导演陈可辛,人送诨号“撸奖狂魔”,拿到手软的大小电影奖项足见其功力。

女主巩俐+男主黄渤,一位是“国际巩皇”,一位是“100亿影帝”,合体出镜的票房号召力也无需赘述。

于此同时,影片还力邀2016年女排夺冠阵容强势加盟,跨界助演。

毫不夸张的说,这套班子在文体二界都堪称顶配!

为何说题材好?

对于华语电影来讲,体育竞技类作品一直是短板。

乒乓球“无人能赢”,写了剧本恐怕没有戏剧冲突,悬念不够。

足球“无人能赢”,写了剧本恐怕也无人接盘,投资不够。

放眼各条体育战线,中国女排绝对是最完美的创作题材。

兴衰沉浮有噱头,集体个人故事多。这种绝佳题材扔在国外,恐怕续集都拍出五六部了。

纵观《夺冠》全片,陈可辛导演一共展现了三个关键的“女排时刻”。

片中第一个里程碑,即1981年日本女排世界杯,中国VS日本。

上世纪八十年代,彭昱畅饰演的小陈以陪球教练的身份,被借调到了位于福建漳州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

在这里,他结识了女排姑娘们。而年龄最小的球手,正是郎平。

那时,改革开放则刚刚拉开序幕。那时整个中国都被打着落后的标签,体育也不外如此。

所以,女排的姑娘们想赢!

在第一个故事里,《夺冠》相当真实的反映了八十年代中国女排训练和比赛的经历。

当得知国外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演练战术的时候,教练直接下令把球网升高了15cm;

为了模拟大赛实战,女排对内直接协调国内最剽悍的江苏男排充当陪练;

全年无休是日常安排,带伤训练是家常便饭。

简单总结起来一句话:别人拼科技,我们拼命。

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女排姑娘们硬是在当年力克如日中天的日本女排,并在1981-1986年实现五连冠。

应该说80年代这几场大赛经历,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女排的高光时刻。

《夺冠》的导演陈可辛一直以“镜头写实+故事细腻”著称,而且尤擅典型人物的情感素描。

《甜蜜蜜》、《投名状》、《亲爱的》,虽然各个作品题材和类型差异极大,可是你会发现陈导的剧中人物都会和观众产生激烈的情感共鸣。

而老女排故事里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则一定是“铁榔头“郎平。

陈可辛非常讨巧的邀请到郎平的女儿白浪来饰演年轻时期的郎平。

可让他和郎平本人都没能想到的是,白浪在和吴刚、彭昱畅两位新老戏骨飙戏时竟然毫不怯场,还把球员时期“铁榔头“的霸气劲头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这段故事中,有一场郎平成功完成蹲举的戏份。

白浪在拍摄这个桥段时,训练动作和扔下杠铃之后的情感宣泄一气呵成,一条片子就达到了陈可辛的预期,当时整个剧组都被白浪的真实演技打动了。

引用老戏骨吴刚的评价:白浪把她妈妈的那种瞬间爆发的精神已经完全展现了银幕上了。

片中第二个里程碑,即2008年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国VS美国。

关注女排的筒子们应该都记得,那年中国队输了。

输在了郎平带领的美国队手下。

当年因为这场比赛,郎平完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2008年奥运会开在我们的家门口,全国人民都期待着女排姑娘们的完美表现。可这一切都被郎平和美国队击碎了。

一时之间,郎平饱受攻讦。

各种恶评接踵而至,一位体育教练显然背负了与其身份并不相符的骂名。

而在《夺冠》中,导演也如实的复刻了这段往事。

包括赛前中美两队教练的私下沟通,包括了郎平本人的心路历程。

这个段落在《夺冠》中相对简短,却完美的丰满了“郎平“在转型教练之后的人物角色。

不得不说,“巩皇“在片中的台词不多,可表现依然无可挑剔。

寡言少语却能气场全开,身临沙场依旧闲庭信步。纵观整个华语影坛,能把郎平教练这种磅礴气势拿捏到位的女演员,恐怕也就属巩俐了。

除了气场相似以外,巩俐对于“郎平“这个角色的细节拿捏也绝对到位。

郎平全身伤病众多,用片中的话说:她是60岁的心脏,80岁的骨骼。

因为手指有伤,所以郎平在布置战术时,小手指总是向上翘起显得有些僵硬。而这些细节都被巩俐展现的入木三分。

片中第三个里程碑,即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淘汰赛,中国VS巴西。

其实自2013年,郎平就开始担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而刚一接任,郎平就力排众议,提出了三项大型改革方针。

一、扩大女排编制;

二、聘请海外教练;

三、打造不同阵容。

只要谈及改革,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肯定会受到外界的质疑。

而片中的郎平则是把这些都完完整整的经历了一遍。

即使到了里约奥运会前夕,依旧没有人看好女排的姑娘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她们首场比赛就会被淘汰,打道回府。

不过后面的故事,因为年代很近,影迷和体育迷们肯定记忆犹新。

女排姑娘们在险胜东道主巴西女排之后,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了奥运会女排的金牌。

在番茄看来,第三个女排故事是最为振奋人心的一场。16年女排原班人马集体出镜,真实还原了和巴西队的比赛经历。

不仅如此,惠若琪、张常宁、朱婷、丁霞等主力队员还将当时比赛的心路历程完整的呈现给了观众。

《夺冠》,豆瓣评分7.3,截至目前票房已经破五。

客观的讲,目前这部电影在网上的风评有着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女排故事震撼人心且极具泪点。陈可辛导演选择以丰碑人物郎平为视角,在她的见证下,女排兴衰的三十年往事被徐徐拉开序幕。

可另一方面,有网友吐槽全片缺乏有效的情绪递进和情感共鸣,导演略显急迫的“炒旋律,熬鸡汤“引发不少影迷不满。

其实在番茄看来,陈可辛导演有自己说不出的苦衷。

在《夺冠》上映之前,更名、撤档、署名的风波一直都没断过。

但番茄愿意相信:如果没有外因的干扰,陈可辛导演或许会贡献出一部更有质感的体育电影。

即使是这样,《夺冠》依然称得上是国内体育题材的新高度。

因为“中国女排”在国人眼里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竞技队伍,而是一种引以为豪的强者精神。

最后要提一下,《夺冠》中有一个桥段把番茄看哭了。

在1981年中日女排对决中,当时的女排7号在那场比赛中因为发力不慎导致腰伤复发。

可当比赛进行到白热化时,主教练需要向郎平布置战术。

而这个时候,前一秒还俯卧在场边的女排7号,下一秒已经顶替郎平出战,坚韧的站到了赛场上。

这位女排7号,名叫陈招娣。

陈招娣出生于杭州西子湖,虽然名字起的软糯,可她的性子却是出了名坚韧。

在队里她有一个比“铁榔头“还响亮的绰号——独臂将军。

据郎平回忆,当时以陈招娣的腰伤情况,恐怕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职业生涯报销,更严重的话会直接瘫痪。

可为了赢,

陈招娣,还是毅然决然的站在了赛场上。

在电影后半段,巩俐有一句台词: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输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这句台词可能是郎平本人的原话,也可能是陈可辛导演的个人意志,可是番茄觉得说的一点没错。

另外,番茄想说:或许我们的内心可能不够强大,但是我们的内心足够坚定。

“中国女排”不是某一个人的不是一个人的意志,而是集体力量的最好彰显。

在这个集体中,除了“铁榔头”郎平、“独臂将军”陈招娣,还有“铁姑娘”曹慧英、“怪球手”张蓉芳、“场上灵魂”孙晋芳、“钢铁将军”陈亚琼、“天安门城墙”周晓兰、“功勋主帅”**和、“五冠教练”袁伟民、“小苹果”袁心玥、“常公主”张常宁、“北长城”颜妮、“MVP收割机”朱婷等等。

就是在中国女排几代人的拼搏下,才铸就并传承了这闪光、坚定、不朽的女排精神。

输赢不是比赛的全部,

但是女排要赢,中国要赢。

夺冠郎平的经典名句

夺冠郎平的经典名句分享如下:

1、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2、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3、就那么打,输了算我的!

4、有人觉得我在球场上耗费了青春,没有专业,一身伤病,我觉得值得。

5、积累就是经验,经验就是应变,应变就是智慧!

6、一分一分咬下来,就是杀出血路。

7、中国女排流血不要流泪,掉皮不要掉队。

8、中国女排愿意接受任何世界强队的挑战。

9、只有拼才会赢!

10、我郎平从来不装,我都是玩真格的!

9月25日,电影《夺冠》在经历了一波三折后,终于上映了。245天的漫长等待,似乎并未打消观众观看《夺冠》的热情,观众直呼——“从过年盼到现在”“一定要看”“坐等上映”“我请我父母看”。是什么让大家如此期待一部电影的上映?或许答案是:女排精神。

从1981年老女排首登世界之巅,五连冠的霸气到2004年黄金一代雅典惊天逆袭,高唱胜利之歌的激动,再到2019年新一代女排开疆扩土,里约绝地反击世界杯两连冠。38年10个世界冠军,一次次传奇夺冠振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些奇迹都是由“女排精神”成就的。

郎平在女排世界杯十连胜后说了一句话说什么话

今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视频,看完后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久的思索与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

如今,在2015年里又增添了十位值得我们去尊敬的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坚韧、奉献和关爱。这是央视给郎平的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于2015年9月6日晚3:1击败日本队,以10胜1负的战绩,历史上第四次捧起女排世界杯的冠军奖杯。曾经以球员身份铸就无数辉煌的郎平首次以主教练的身份夺得“三大赛”冠军,续写着自己在世界排坛的传奇。

54岁的郎平在她辉煌的体育人生中又一次实现了对自我的巅峰超越。

在运动员生涯创造无数辉煌的郎平,又在率领中国女子排球队的姑娘们重夺阔别12年的冠军,她从人生的一个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这是人生角色的一次华丽的转变。她也像姚明、邓亚萍、李宁等体育明星一样,开创新的人生征程,书写人生另一段传奇。

郎平场上是严师,场下是慈母。训练时,在郎平的言传身教下,谁也不会偷懒,大家都想方设法去学习去提高。到了场下,队员们则成了郎平口中的“孩子们”,就连“饭前洗手,病从口入”这样的小事她都会叮嘱队员们。她是光芒万丈的中国女排的核心人物;她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她就是有“铁榔头”之称的郎平。如果说“铁榔头”的一锤定音是力者果敢的展现,那么作为教练的郎平则更多体现的是智者的谋略。力者与智者的完美结合,郎平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排坛的传奇。

郎平夺得了哪一年年世界杯的冠军

郎平夺得了2015年世界杯的冠军。

郎平,女,奥运冠军,汉族,1960年12月10日出生,原中国排球队著名运动员、教练员,1973年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1976年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同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197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曾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劳伦斯奖十佳名单(1980年)。荣膺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96年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2002年10月,由知名排球教练、运动员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12年3月3日,在2011-2012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决赛中,带领广东恒大女排3:0战胜上海女排夺得冠军。2013年4月25日,郎平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队获得了2014女排世锦赛亚军。

2015年9月6日,郎平率领中国女排在2015年世界杯赛中以3:1战胜日本队,这也是郎平作为主教练所得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郎平说世界杯夺冠和郎平怎么评价夺冠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