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打进世界杯全国欢呼歌曲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06世界杯决赛齐达内下场时球迷高呼的歌曲是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打进世界杯全国欢呼歌曲和06世界杯决赛齐达内下场时球迷高呼的歌曲是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06世界杯决赛齐达内下场时球迷高呼的歌曲是什么
马赛曲
自由的赞歌--马赛曲法文名:La Marseillaise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全部封建制度,发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则一经确立,就意味着封建贵族的王权将被永远废除。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邻国封建统治者的不安和敌视,他们企图以武装干涉扼杀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要求法国恢复国王的权力。法国逃亡贵族在国外招募军队准备复辟,瑞典、俄国、西班牙、萨丁王国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部队的工兵上尉。他经常到阿尔萨斯著名的爱国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长迪特里希的家里作客。特迪里希夫人和女儿们同市长一样,都怀有满腔爱国和革命的热忱。她们喜欢这位年轻的军官,欣赏他的勇气、诗和音乐。她们总是他新作的第一批鉴赏者,也是他的知音者。
1779年冬,饥荒笼罩着斯拉斯堡。市长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贫苦。一天,饭桌上只有战时配给的面包和几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详地望着德·利尔说:“只要市民们节日里不缺少热闹的气氛,只要士兵们不缺乏勇气,我们吃的虽不丰富,也算不了什么!”他接着对女儿说:“酒窖里还有最后一瓶酒,拿来让我们为自由为祖国干杯吧。斯特拉斯堡要举行一个爱国主义的盛典,德·利尔应该喝几杯酒,写出一首能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来!”女儿们齐声鼓掌喝彩,取来了酒,为父亲和年轻的军官斟满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气袭人。任凭幻想驰骋的德·利尔兴奋异常地回到房间,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先出现?是音乐还是诗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纵声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成,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
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象梦一般地在例子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锋里找到正在锄冬季莴苣的迪特里希,这位年迈的爱国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儿,还叫来几位爱好音乐并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长女伴奏,德·利尔激昂地唱起歌来。听了第一节,每个人心潮激荡不已;听到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听到最后一节时,人们的狂热爆发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儿们、年轻的军官和朋友,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欢呼:祖国的赞歌找到了!
鲁日·利勒因市长演唱自己的歌而高兴,他请人抄写歌片,分送给莱茵军的指挥官们,希望军队采用作队列歌曲。斯特拉斯堡市乐队根据市长的意思在广场上演奏了这首曲子,为开赴前线的国民自卫军送行。斯特拉斯堡出版社印行了《莱茵军战歌》,以示爱国热情。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这首歌并没有真正激起人们的热情。作者本人因写作这首歌曲而产生的**也渐渐消退,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那些印刷的和手抄的歌片却无声地在人们手里流传。
两个月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人法国;并且发出威胁,如果法国国王和王室受到侵犯,就要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这个宣言激怒了法国各地的革命力量,各地纷纷招募新兵,组成结盟军开赴巴黎,展开废除王权的共和运动,并准备抗击外国军事于涉。
在远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最南端城市马赛,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战歌》推荐给马赛军。歌曲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马赛结盟军一路上高唱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沿途还散发印刷的歌片。当他们到达巴黎时,以军旗和这首歌为前导,成千上万的人在街头迎接这支部队。他们听到马赛人一遍又一遍地唱着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那歌词唱出了此刻他们要喊出的战斗口号。这首歌,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于是马赛人带来了这首歌人们把它叫做《马赛曲》。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马赛曲》迅速地传播,在**上、剧院里、宴会上都要集体合唱;后来,甚至在教堂里唱完赞美诗后,也唱这首歌;再后来竟由它取代了赞美诗。《马赛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法兰西共和国的军事部长看到它具有振奋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下令印刷10万份,分发到军中所有的连队。在前线,士兵们在向敌人发起冲锋时必是齐声高唱《马赛曲》,在这首军歌的作用下,队伍像咆哮的海浪扑向敌阵,势不可挡,敌方的将领发现这首歌带有一种可怕的力量。
后来,路易十六人头落地,激怒了全欧洲的王室成员,普、奥、俄、英、西等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国民公会宣布了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大量法国青年正是在马赛曲的雄壮歌声中开赴前线。不到一年的时间,战场已经转移到国境之外,1795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正式确立马赛曲国歌的崇高地位。
通过“雾月政变”而执掌政权的拿破仑,没有停止征讨的号角。在1804年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后,拿破仑不仅率领法国军队成功粉碎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同盟,而且征服了欧洲大部分领土。从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涅曼河,从北海延伸到亚得里亚海,马赛曲的强悍音符响彻寰宇,震撼人心。
为了迎接拿破仑胜利归来的军队,1806年,伟大的凯旋门破土动工。但随着欧陆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凯旋门建设一度停滞不前,直至1836才竣工。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被从圣赫拿勒岛运回巴黎,悲壮地从凯旋门下通过。
凯旋门右侧门柱的浮雕也被命名为马赛曲。其中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自由女神右手持剑,左手高举,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前进。在她神圣宽广的羽翼下,一群志愿军战士,或高歌猛进,或负重前行,马赛曲的雄壮号角再次响起,映衬着香谢丽舍大道每一天的朝阳万丈和落日余辉。
弗朗索瓦·吕德完成凯旋门的雕塑任务时,已经52岁了。这位与德拉克洛瓦齐名的雕塑**,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又有浪漫主义的**,为那段辉煌而悲壮的历史刻下了与音乐同名的经典。
在阅读政治学的经典著作时,我曾一度对法国那段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历史心存疑虑。那些推翻王政的人民民主代表们,却用最不民主的方式施行起恐怖统治,以致塞纳河血流成河,代表左派的埃贝尔、代表右派的丹东、以及最铁碗的罗伯斯庇尔先后被送上断头台。在沸腾的革命热血中,究竟有多少是真诚的抛洒,又有多少是残忍的冲动和卑微的利用?
但我还是喜欢听马赛曲,去遥想那个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辉的动荡岁月。因为仅对个人来讲,在一切都软绵绵的时代里,这是最好的鼓舞。
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之前曾下令禁止唱《马赛曲》;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再次禁唱;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在巴黎战斗的街垒上《马赛曲》重新响起;1879年,法国政府重新批准唱《马赛曲》。
歌词:La Marseillaise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Contre nous de la tyrannie
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L'étendard sanglant est levé
Entendez vous dans les campagnes
Mugir ces féroces soldats
Ils viennent jusque dans vos bras,
Egorger vos fils, vos compagnes
Aux armes citoyens!
Formez vos bataillons!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Aux armes citoyens!
Formez vos bataillons!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Francais! en guerriers magnanimes
Portez ou retenez vos coups.
Epargnez ces tristes victimes
A regret s'armant contre nous.
A regret s'armant contre nous.
Mais le despote sanguinaire,
Mais les complices de Bouillé,
Tous ces tigres qui sans pitié
Déchirent le sein de leur mère
Aux armes citoyens!
Formez vos bataillons!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Aux armes citoyens!
Formez vos bataillons!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Amour sacré de la Patrie
Conduis, soutiens nos bras vengeurs!
Liberté, Liberté chérie!
Combats avec tes défenseurs.
Combats avec tes défenseurs.
Sous nos drapeaux, que la victoire
Accoureà tes males accents,
Que tes ennemis expirant
Voient ton triomphe et notre gloire!
Aux armes citoyens!
Formez vos bataillons!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Aux armes citoyens!
Formez vos bataillons!
Marchons, marchons,
Qu'un sang impur abreuve nos sillons
la patrie祖国 la gloire荣誉 la tyrannie暴政
unétendard旗帜 sanglant,-e血腥的 mugir吼叫
féroce野蛮的,残暴的 une compagne妻子:伴侣
égorger屠杀 Aux armes拿起武器! un citoyen公民
un bataillon队伍 impur,_e不纯洁的 abreuver灌溉
les sillons(诗)田野
中文歌词: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郎。
这一帮卖国贼和国王,都怀着什么鬼胎?试问这些该死的镣铐,究竟准备给谁戴?究竟准备给谁戴?法兰西人,给我们戴啊!奇耻大辱叫人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把人类推回奴隶时代!
什么!这一帮外国鬼子,在我们家乡称霸!什么!我们高贵的战士,竟被雇佣兵殴打!竟被雇佣兵殴打!难道要我们缚住双手,屈服在他们脚底下!难道我们的命运要由卑鄙的暴君来管辖?
发抖吧!暴君,卖国之人,**的狗党狐群!发抖吧!卖国的阴谋,终究要得到报应!终究要得到报应!全车都是上阵的战士,前仆后继有少年兵,法兰西不断出新人,随时准备杀敌效命!
法兰西人,宽宏的战士,要懂得怎样斗争!宽恕可怜的牺牲品,他们后悔打我们,他们后悔打我们。可是那些嗜血的暴君和他的同党,这一伙虎豹豺狼,竟然撕裂母亲的胸膛!
祖国神圣的爱,请指引和支持我们报仇!自由,亲爱的自由请你和你的保卫者同战斗,你的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你雄伟的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奇功。让垂死的委员长人看看:你的胜利、我们的光荣!
当我们开始走进生活,前辈们已经不在;我们去找他们的遗骸,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雄气概。我们不羡慕侥幸偷生,愿意与他们分享棺材;为他们报仇或战死,就是我们最大的光彩!
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前进!前进!用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
世界杯有什么趣闻吗|
弃权传染病
1950年巴西世界杯的预选赛上,奥地利、土耳其和叙利亚同分在一个小组。但是比赛还没有开始,先是奥地利突然宣布弃权,接着叙利亚也退出比赛。按规定,该组的第一名参加进入世界杯16强。这样一来,土耳其不费吹灰之力就直接晋级。当两个月后决赛开始时,土耳其队也突然宣布弃权!人们说,土耳其是得了“弃权传染病”了。
10比1的笑话
同样是在1950年世界杯上,足球“鼻祖”英格兰队以0比1负于无名小卒美国队。一位英国记者为了不使本国读者感到痛苦,竟将结果改为10比1发回国内去。球迷当时不难过,事后弄**相后已是啼笑皆非。这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一大笑话,本场比赛也被认为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出人意料的冷门之一。
引火烧身的记者
在1958年瑞典世界杯中,阿根廷队出人意料地栽倒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队脚下,只得提前回国。因为害怕球迷们的“惩罚”,他们选择了夜间在国内降落的班机。然而,当队员们刚一走下飞机,就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有臭鸡蛋、西红柿、空罐头盒等等。一时间教练和队员们被打得鼻青脸肿、全身麻木。最后,连足球队领队的住宅和足协办公室的门窗也被捣毁了。
这其中有一位记者,为阿根廷队的失败在报上辩护了一番。结果,他引火烧身——自己遭到袭击,挨了拳脚,照相机被砸坏,汽车被推翻并被点火烧毁。
身价百倍的裁判
1958年世界杯的法国裁判格依盖曾成为巴西的“一号国宾”,因为他担任主裁判的那场决赛结束之后,巴西队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
格依盖在世界杯比赛结束以后,被邀请到巴西进行了一个月的旅游,巴西方面支付了他此行的全部费用,在旅游期间,他得到巴西人民的隆重款待。之后有段时间,每当巴西境内有重大足球比赛,总是请他在比赛开始之前出场同数万观众见面,然后在场内独自绕场一周,接受万众的欢呼,这名裁判成为巴西报纸、广播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第一章
当过德寇战俘的世界杯第一进球者
谁是世界杯第一进球者?法国的劳伦特。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赛上,法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组。
7月13日是个下雪的天气,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的第二大体育场,法国与
墨西哥打响了世界杯的揭幕战。劳伦特兄弟双双上场。当比赛进行到19分钟时,法
国队门将戴保一个大脚把球开过中场,中卫比内尔迅速传给23岁的左前锋劳伦特,
劳伦特及时把球传给左翼锋将兰耶尔。兰耶尔带球晃过一名墨西哥防守队员,直插
禁区,随后又回敲给跟进的劳伦特。劳伦特毫不迟疑地带球前进,左右一晃,并迅
疾地从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空隙中穿过。在离球门10多米处,他果断起脚劲射,球
如流星,从大门左上角飞入网窝,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祝贺劳伦特踢进世界杯
大赛的第一个进球。法国队首破对方的门,群情激奋,接二连三地攻破墨西哥队大
门,结果以4:1结束了世界杯的开场戏。
比赛终场哨刚落,劳伦特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
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
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直折腾得劳伦特连声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劳伦特的大幅照片,称他是“冲进
世界杯足球赛大门的第一人”。商店里用劳伦特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
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劳伦特热”从乌拉圭传向法兰西。
1932年,法国足球赛实行职业化,劳伦特当时每月月薪2300法朗,约当时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法国青
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劳伦特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
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
希望。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之后,他曾多次聆听过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演讲,特别
是戴高乐将军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
不会熄灭”的誓言,经常在他耳际回响。
劳伦特,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
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亲人已不认识他。夜晚,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过来。
1945年二战结束,劳伦特来到贝桑松重操旧业,当上一名足球教练,并在那儿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国队出征,他的儿子也是法国足坛的一员战将,曾入选过
法国大学生足球队。
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这位“国宝”———世界杯历
史的见证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
第二章
四万球迷横渡巴拉那河
1929年,经国际足联巴塞罗那会议批准,南美小国乌拉圭获得举办第一届世界
杯的主办权。
热情的足球爱好者募捐40万美元,并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圣特纳里奥”体育场。
足球发源地欧洲没有急于接受乌拉圭的邀请。因为1929年秋季纽约股票交易所
倒闭,引起欧洲的经济危机;加上航空还未成为民用,所以欧洲球队要从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谓路途遥远。最后在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欧洲的法国、南
斯拉夫、罗马尼亚、比利时四国参赛,加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乌拉圭、秘鲁、美国13支队伍角逐。
1930年7月13日比赛开始。
比赛分四组进行。半决赛结果,乌拉圭以6:1胜南斯拉夫;阿根廷队也以6
:1赢了美国队。决赛是在阿根廷队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这两支队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为何这般说?原来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足
球决赛中两队相遇,气势极盛的乌拉圭队以2:1战胜了阿根廷队,夺得金牌。这
次又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分外眼红。阿根廷人决心雪耻,报两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乌拉圭队力争利用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夺冠,要把金光
闪闪的女神杯抱在怀里。
自现代足球传到美洲之后,风靡巴拉那河两岸的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万千
年以来,这条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稳地流往南美诸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
近汇入乌拉圭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7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欢马叫,万众欢腾,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强大的渡河风暴。当薄雾刚从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阳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万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为从这个入海口到达乌
拉圭首都蒙德维地亚的路程最近。他们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手执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人一伙,10人一帮,有的乘着船只,有的纷纷跳下宽阔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着“不战胜则死亡”的歌曲:
前进,阿根廷的战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骏马,纵横驰骋。
用利剑劈杀敌人,不战胜则死亡。
家乡的父老用美酒等待着你们凯旋……
歌声,鼓声,汽笛声,口号声,这种场面宏伟气吞河山的声势,可与二战的诺
曼底登陆媲美。乌拉圭政府从没见过这种架势,惊恐不已。因为乌拉圭是个只有200
万人口的小国,怎能一下子容纳成千上万的球迷?再说,乌拉圭与阿根廷关系和睦,
现在阿根廷球迷奋不顾身从大河入海口游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怎么向阿根廷
交待?为此,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动许多海军、战舰前去接应,以防不测。
为了观看一场球赛,4万球迷不顾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体横渡到
乌拉圭为球队助威,其场面之宏伟,真是天下奇观。
第三章
决赛主裁判历险记
1930年7月30日,**澎湃的“圣特纳里奥”球场,纸片乱飞,歌声激昂。南
美足坛的一对宿敌终于在蒙德维地亚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万阿根廷球迷继续高唱
“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急匆匆赶赴“圣特纳里奥”主赛场。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乌拉圭,持枪是合法行为。为防止暴力事件,乌拉圭政府加强了完全防范措施,警
方出动了2125名警察,对9万多名观众进行搜身检查,连主裁判约翰。朗格鲁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有一段历险过程:当世界杯组委
会委派比利时人朗格鲁斯担任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时,这个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
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
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目前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
返欧的轮船迟开3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小时,谈判自然顺利
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
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
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
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
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
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
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欧洲的同行告诉他,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你得小心。朗格鲁斯已经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赛前,朗格鲁斯接到了两个皮球,一个是阿根廷给的,一个是乌拉圭制作的。
双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鲁斯将两个皮球都带到了赛场,要求双方队长抽签,
一个挑选大门,一个挑选赛球。结果比赛选用了乌拉圭制造的皮球。
银笛一响,阿根廷队顶住东道国球迷的狂热压力,以2:1领先;易地再战,
乌拉圭队稳扎稳打,第57分钟、第68分钟、第89分钟连中三元,最后以4:2反败
为胜,第一个世界杯赛的冠军诞生了。乌拉圭人放声高唱国歌,朗格鲁斯急忙更衣。
为了避免受到义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袭击,在乌拉圭警察的保护下,朗格鲁斯迅
速奔向码头。
第四章
乌阿争端事件
乌拉圭取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高瘦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灿灿的
女神杯授给了乌拉圭足协主席保尔。保尔笑逐颜开地又把女神杯交给了乌拉圭队队
长纳扎齐,纳扎齐把女神杯高高举起,向观众频频飞吻。许多队员争相亲吻女神杯,
激动得热泪盈眶。
比赛结束后,乌拉圭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狂欢**,蒙特维地
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
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
好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
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
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激烈的宣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
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
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
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万人气势汹汹地
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
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
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
我队以2:1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
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可是
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
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
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
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阿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可见两国球迷
严重对立到了什么程度。
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年之久。
第五章
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
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
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那天纽约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货币贬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
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比赛在乌拉圭进行,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对欧洲国家的球
队来说困难确实不少,一是经济,二是时间。当时欧洲的运动员大都有自己的职业,
向老板请两个月的长假去踢球,不太可能获准,而且各国足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
补贴球员因为两个月不领薪金的损失,再者凑一笔大盘缠,就更是难上加难。还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抽出优秀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比赛,会影响到各职业俱乐部
的收入。而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
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
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
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
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
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
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
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
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
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
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而且是在炎热的5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月份是
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
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第六章
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
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
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
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
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
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月3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
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
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
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
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个“种子队”,其余8个都是
“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
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个队评为“种子队”。
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
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个“弱队”
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
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
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
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
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
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
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3负于西班牙;
种子队阿根廷以2:3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
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咪咕获世界杯直播版权球迷欢呼
从1978年起,广大球迷要想观看世界杯直播,就必须去国内央视台观看,然而近几年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就世界杯直播版权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新媒体商都明白,谁得到了世界杯直播版权,就拥有了流量,占据了头条内容。那么今年小伙伴们有望通过视频网站观看世界杯直播吗?
就在5月22日晚,咪咕官方宣布: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正式成为2018央视世界杯新媒体及电信传输渠道指定官方合作伙伴。也就意味着咪咕视频获得了世界杯直播版权。
届时广大用户可以通过咪咕视频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观看全部64场央视世界杯赛事的直播和点播内容;同时,广大用户还可以通过家庭视频产品“魔百和”收看64场央视世界杯赛事高清内容。咪咕公司将全力以赴、依法合规地做好相关运营工作。与此同时证实了咪咕视频成为首家获得央视世界杯全场次的新媒体权益的视频平台。
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顶级体育赛事,内容上,世界杯头部资源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内容力也是一般性赛事不能望其项背的。流量上,世界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大拥趸,在国内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受众基础,世界杯期间,赛事本身热度与其生产的相关话题将是社交媒体上的主流信息和舆论热点,是首屈一指的流量入口。而且,就内容和流量而言,世界杯是无数品牌广告商都渴望选择的合作对象,足球的狂欢转换成为商业的盛宴,正是世界杯更具魅力的奥秘所在,也是令商家心动不已、趋之若鹜的深层动因。就算不能获得世界杯直播版权,借势也好,赞助也罢,任何一方都想在世界杯期间有所作为。
从2010年起,新媒体时代大门打开,关于当年的世界杯转播权,央视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分销。而当“分销+广告”的总收入不如“独播+广告”时,2014年世界杯央视没有再分销转播权,只象征性的分销了集锦点播权。外界的声音一度认为,央视将不再分销2018年世界杯的新媒体权益,而会是仅仅放在自家平台上进行转播。
随着2018世界杯的临近,咪咕视频的官宣也坐实了央视世界杯新媒体权益的分销。因为咪咕视频切切实实的拿到了世界杯直播版权,目前,央视世界杯专区已在咪咕视频上线。
在拿到世界杯直播版权后,中国移动和咪咕视频一起来给用户发福利。据了解,世界杯期间,中国移动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看央视世界杯直播的流量解决方案。用中国移动不**,看高清央视世界杯。同时,广大用户将享受咪咕视频带来的“三重好礼”:六十四场1080P高清赛事、7天咪咕视频钻石会员体验权益、咪咕视频钻石会员半价订购特权。
不得不说,咪咕视频获得世界杯直播版权后,势必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对于球迷来说,自然欢呼不已,因为既可以免费观看世界杯高清视频,又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精彩瞬间。反正对于球迷来说,这才是头等大事!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专题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