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巴格达是伊拉克的首都。
伊拉克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家,伊拉克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530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第五位。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占其国土的大部分,历史悠久,是为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
首都巴格达是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其位于伊拉克中部地区,其总面积达86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00多万,近十年来人口又增加了一倍,在巴格达普通家庭,三个孩子是标配,五六个大童也十分常见。
巴格达商业街拉希德街
说起巴格达,不得不提起一条商业街,它是巴格达繁华景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巴格达第一大街道,拉希德街是首都的时尚百货中心,巴格达妇女可以在此买到巴黎、伦敦的香水、连衣裙等众多奢侈品,男人们昂贵的古龙水、西装、丝绸领带、羊绒大衣一应俱全。
拉希德街便是近代第一条充分利用气候规律的街道,其街道比之大部分东部城镇更加复杂,在一些次中心地带,分布着集贸市场和露天广场,走进其中恍如置身迷宫游戏。
巴格达有哪些知名人文景观
巴格达知名人文景观有:
信徒宫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有座六层高的“信徒宫”,这是当年萨达姆在担任总统期间的办公与生活地点之一。2003年,美军对巴格达内萨达姆可能藏身的地点进行了猛烈轰炸,很多建筑被炸成废墟。根据美军方纪录,战争爆发当晚,美空军就向这个“信徒宫”主体建筑投放了两枚绰号“地堡终结者”的900公斤重大炸弹。在随后四天中,至少还有另外六枚类似的大家伙落在“信徒宫”上面。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信徒宫”造成了严重伤害,炸弹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不过,“信徒宫”下面专门为萨达姆建造的掩体却完整保存下来,并在逐渐成为巴格达市中心“绿**域”内居民的一个“非正式旅游景点”。
战争爆发后,“信徒宫”多次遭到洗劫,先是大小盗贼趁着美军入城后的混乱,大肆偷盗里面收藏的物品。接着,驻扎在绿区内的美军也频繁进入信徒宫拆卸可用于自己营地装修的建筑材料。即便如此,人们依然能从信徒宫废墟中发现某些值得收藏的“小纪念品”。比如,大厅内悬挂的水晶彩灯残骸。虽然地面建筑一片狼藉,但信徒宫下面的地堡却几乎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地堡内没有照明设备,加上美军工程人员一直没搞清楚地堡自来水系统构造,结果造成一些房间内积水严重。据悉,地堡中的萨达姆的卧室面积不算大,同其他房间相比,也只是墙纸有所不同而已。战争爆发前,萨达姆曾在这个地堡中主持过高级官员会议。
巴别通天塔
5000年前巴格达的所在地是一马平川,那里曾屹立着一座无比壮观的巨塔——“巴别通天塔”。人们并不知道“巴别”塔最初从何而来,只知道早在远古时代,它就走进了犹太人的《圣经·旧约》之中。
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于是这座塔就称作“巴别塔”。也有人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称那座城叫“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巴比伦塔”。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同一词汇在两种语言里竟会意思截然相反,着实令人费解。
其实这是有缘由的。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国,拆毁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烧掉神庙,将国王连同近万名臣民掳掠到巴比伦,只留下少数最穷的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这座塔的规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对这座已经受损的塔仍是青睐有加。根据他的记载,通天塔建在许多层巨大的高台上,这些高台共有8层,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塔梯的中腰设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边长大约90米,塔高约90米。据19世纪末期的考古学家科尔德维实际的测量和推算,塔基边长约96米,塔和庙的总高度也是约96米,两者相差无几。“巴别”塔是当时巴比伦国内最高的建筑,在国内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们称它“通天塔”。也有人称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巴格达亭
巴格达亭建在Topkapi宫的花园中,位置最适宜眺望城市和海峡景观。建筑基本上成为平面对称形,中央穹顶的直径9m,三面有门,在四面布置有四个突出的空间。除中央的穹顶外,建筑的屋顶相当平缓,形成很深的挑檐,由围廊的22根圆柱支撑。伸出屋顶的尖塔实际上是暖炉的烟筒。建筑的内部用彩釉面砖、贝壳和象牙等材料装修,品质尊贵,是同类建筑中的精品。
巴格达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巴格达市区主要部分在河东,称为“鲁萨法”,河西部分称为“卡尔赫”,东西两岸之间有5座大桥相连。巴格达夏季(5-10月)炎热,7、8月份平均白天气温在41-43℃,中午可达50℃;冬季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可达0℃,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
标准时区:+3时区 UTC/GMT+3个小时
经纬度:纬度:北纬33°14’经度:东经44°22’
巴格达位于伊拉克国土中部,跨底格里斯河两岸,面积860平方公里。
本区为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从***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因为这里广大面积的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面存在着山间高原和盆地,也有助于荒漠气候的形成和发育。这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巴格达夏季气温可达49℃,冬季最低气温为-8℃。
在公元前18世纪德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就提到了巴格达(意为“天赐”)为一重镇。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黑衣大食”的***阿巴斯王朝,最初定都在安巴尔。这个王朝的第二位哈里发曼苏尔认为安巴尔不适合作京都。于是亲自勘察,选中了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一个叫巴格达的小镇,决定在这里建立新都。经过4年施工,新都建成,命名为“马迪纳·萨拉姆”,即“和平之城”,作为***帝国首都。城为圆形,故有“团城”之称。城分外城、内城和皇城3层,有3道城墙。以皇城为圆心,城墙构成3个同心圆。城墙各有等距离的4道城门,4条大街从中心区伸向城门,形似车轮辐条。皇城内有皇宫、官邸、**寺、图书馆、花园等。
专题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