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简介
台湾(******),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是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被北回归线划为两个气候区,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湿,冬季较短且温暖。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扩展资料:
“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的行政区划——台湾省
台湾的一些资料
台湾是中国一个由岛屿组成的海上省份。全省包括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共约36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台湾岛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北临东海;东滨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有130公里。台湾岛约有三分之二为山地,岛上多火山、地震。在众多的山脉之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阿里山,它是台湾岛上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另外,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为台湾第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风光秀丽。
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河流为浊水溪,全长仅186千米。日月潭是本岛最大的湖泊,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附近建有日月潭水电站。
资源丰富的宝岛
台湾省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台湾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全省经济林面积约五分之四,其中以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台湾的地下矿藏多种多样,煤是最主要的矿产,另外在岛的北部还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这是我国天然硫磺储量最多的地方。
台湾四面环海,海产十分丰富,一向是我国重要的产渔区。在西部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的美誉。
人口与风俗
台湾全省有人口约2300万,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居民以汉族为主,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移过去的,通用闽南话和广东客家话,风俗习惯与闽粤两省差不多。
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约有40万人。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也各具特色,大体可以分为祭舞、酒舞和模拟舞。舞蹈是高山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台湾民间的习俗与大陆相差无几,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的各个节日里,海峡两岸的同胞们互相思念,企盼能早日团圆。
第二章宝岛沧桑
早期台湾与大陆
台湾进入中国历史的范围,台湾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是由来已久的。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曾派人到夷州(台湾)去寻访仙药,以求长生不老。元230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官兵“浮海求夷州及澶州”,到达了台湾。
随后在距今约1300多年前的隋代。隋炀帝曾先后数次派遣官兵渡海到达台湾。隋代称台湾为“流求”。
虽然以上几次行动没能真正把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切实地联系起来。但这几次行动毕竟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台湾情况的机会,为台湾以后的开发提供了契机。
直至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员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设立了政府管理机构——“巡检司”,来管理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事务。从此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在以后的明清两代,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台湾。
不屈的抗争
从来没有一段历史是不充满斗争的,台湾的历史就是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
在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并建筑热兰遮城(今赤嵌城)从此开始在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
直至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2万5千多人,战船百余艘进军台湾。经过一系列的激战,于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经历了郑氏父子几代的统治和经营,台湾开始改变其落后的状况,社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郑成功的后代于1684年归降清政府,清政府同年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管理事务。
随着清政府的腐朽,台湾的命运也变得更加坎坷。1883年12月,法国挑起了中法战争,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侵略目标首指台湾。1884年清政府派老将刘铭传率军进入台湾,加强台湾海防。刘铭传军重创法军,法军被迫撤出台湾。后经左宗棠建议,于1888年建立台湾省。首任台湾巡抚为刘铭传。
时间进入到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战争中失败的清政府,在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台湾人民过了长达50年的殖民生活。在此期间台湾人民不断的进行抗争,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人民反***斗争的胜利,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接受日军受降。收回了台湾、澎湖列岛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离开母亲的怀抱
抗日战争的硝烟还没散尽,***政府悍然发动了内战,经历了三年的解放战争,人民***势如破竹,***军队节节败退。在1949年12月,***宣布退守台湾,***“政府”迁至台北,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
第三章根在大陆
台湾与大陆地理的相似性
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是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变为海岛。
台湾与大陆古
文化的一致性
两岸不仅在地缘上相近,在文化方面也有许多的相同。现今在台湾出土的各种文物,许多都与大陆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台湾古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大陆古文化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台湾与大陆人
种的血缘性
两岸学者研究认为,台湾先住民的族源主要是大陆东南地区的古越人。他们与大陆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
祖国大陆与台湾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大陆与台湾一水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同、骨肉相亲,海峡两岸人民自古是一家。
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历史简介: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台湾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纵跨温带与热带,人口约2341万,超过70%集中在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台北都会区最大。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时期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居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与华南壮侗语人群同源;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行使管辖权。
台湾地理环境
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岛屿省份之一,台湾省辖区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目前台湾省全境由台湾当局所控制,除了台湾省全境,当前处于台湾当局控制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岛屿还有福建省的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乌丘屿等岛屿,有广东省的东沙群岛,有海南省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这些岛屿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分属于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并不属于台湾省辖区,但是因为被台湾当局实际控制,因而和台湾省一同被统称为台湾地区。台湾当局实际控制的地区面积共计36192.8155平方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湾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我们对于台湾的问题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解决方案。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或者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专题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