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徐浩峰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幸好,我们还有徐浩峰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徐浩峰和幸好,我们还有徐浩峰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幸好,我们还有徐浩峰

幸好,我们还有徐浩峰

公众号:开屏映画(ikaiping)

徐浩峰?幸好,我们还有徐浩峰
01刀背藏身,身不由己江湖梦闭关修炼,十年一剑徐浩峰

《刀背藏身》国际版海报

《刀背藏身》是徐浩峰的第四部电影。这部电影在国内未映先火,已经为徐浩峰在2017柏林电影节上摘得了首届亚洲璀璨之星最佳导演大奖。

《刀背藏身》是徐浩峰的武侠短篇集,同名短篇《刀背藏身》讲的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侠义故事。令武人立足于天下的,不是刀,而是信义,这点不分文武。《刀背藏身》中元姑以死守节,如同《一代宗师》中的宫二独身行义,让人不由得扼腕落泪。

导演徐浩峰获奖致辞

徐浩峰在不断的磨练中打造了一片特立独行的江湖世界,他独特的电影表现力令很多人为之着迷。他描绘旧时代与新社会的冲突、痴迷礼乐崩坏产生的强烈震撼。他冷静的思考,却又急切的想让观众了解被历史逐渐遗忘的武林——刀和枪的碰撞,黑和白的较量。他化舞为武,在电影中摒弃花里胡哨的轻功、特效,用拳头打真肉,硬桥硬马真功夫。这种独特的徐氏武侠影像,让人欲罢不能。

徐浩峰?幸好,我们还有徐浩峰

或许很多年前,当二十六岁的徐浩峰辞去工作回家读书时,那个属于他的江湖就已经悄然诞生。他曾说过,自己辞职回家后,沉浸在书斋中终日阅读写作。这种类似于闭关的生活长达八年。

在家“闭关”期间,他与李忠轩、胡海牙两位老人相遇了。李仲轩是徐浩峰的二姥爷,师承民国三位武术**。胡海牙是中国仙学养生术的继承人,精通医、道、武。这相逢宛若伯牙与子期的相遇,两段奇遇成就了徐浩峰日后的两部作品——《道士下山》和《逝去的武林》。由李仲轩口述,徐浩峰整理的《逝去的武林》一书,一经问世轰动一时,3月销售3万册。更重要的是,徐浩峰也从两位长者的身上吸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左《逝去的武林》右《道士下山》

八年间,全神贯注;八年后,利剑出鞘。在经过了纯粹的知识性的积累后,他开始“爆发”了。他成为了大导演王家卫和陈凯歌最爱的文字行家。他写书、拍电影、做编剧……每一种身份都做到了极致。

看徐浩峰的行文,有别于古龙小说的短小犀利、爱用类比铺排,和金庸大开大阖的严谨行文也不尽相同。他爱把历史的风骨和人文风情写进字里行间,让一位“侠”身上也存在着“私欲”,有血有肉,真实无比,加上不能缺少的“佳人”,民国风,武林气,自成一派。

徐浩峰?幸好,我们还有徐浩峰

或许因为总写过去,导致徐浩峰身上有种古人的气质,他对于武侠的理解和现今很多作家、导演都有所不同。他对“礼仪”、“规矩”、“道义”尤为痴迷,他热爱描写这些如今已崩坏的东西。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道无所存,侠的存在才有意义。

但如今的社会,以金钱为导向去改写游戏规则的大有人在。从前的秩序在如今的规则里化为尘烟,徐浩峰吸引人的地方正是他对于旧时代秩序中“武”、“义”的执着。他的故事里,真实的硬派武打动作是吸引人们去观看的由头,而深埋在这层皮囊中的“侠义”才是令人怆然的核心。

就如《箭士柳白猿》里的柳白猿,目睹家姐惨遭欺凌,自己又因背负着“柳白猿”的名号而必须压抑复仇之心,还有与两个女人之间不清不楚的纠葛,被权势玩弄……这一切都令他癫狂,甚至连“主持公道”的箭都无法射了,但他还是在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武林里的是是非非,维护正义。作为一个强者,有置对方于死地的能力,但却选择宽容,他最终明白了“武力”的价值,向欺凌家姐的恶霸猛射三箭予以惩戒,却不取其性命。

徐浩峰喜欢《教父》。《教父》讲的是意大利传统黑帮行业在时代洪流中的崩溃解体,而徐浩峰笔下的民国武林也正是这样一番景象,灿烂正在逝去。

02硬武侠、真功夫、人间爽利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苍茫

他出任编剧之一的《一代宗师》,不仅成就了宫二小姐,也令大众逐渐开始了解徐浩峰的“讲究”。金楼里三步一规矩,五步一门道,乱世里如何生存,旧时代为人处世的方式,大时代背景下的动荡……这些才是他作品的核心价值。

《一代宗师》章子怡饰宫二

徐浩峰的文字有电影感。这或许和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导演专业、还做了教授的背景有关。在《箭士柳白猿》一书中,他抛弃了传统武侠电影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用实打实的叙述展示真实的厮杀过程。而当文字呈现在大银幕上时,堪称神奇。柳白猿和匡一民之对决,远程攻击的弓箭和近距离打斗的长枪,在闪电一样的快速剪辑之下,给观者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但电影和文字毕竟是两码事,徐浩峰觉得曾经的文字从业者正渐渐地被电影产业收编,七八十年代的作家们,好多都成了编剧,所以小说的叙述风格无可避免地在向好莱坞的叙事方式看齐。所谓好莱坞的叙事方式,就是用尽方法揣摩观众心理,用技巧挑逗大众情绪。他觉得这样油腔滑调很是悲哀,但观众们却喜欢这样。

从左至右依次为《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

不过,徐浩峰还是尽最大可能保留了“讲故事”该有的朴素。

从《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再到即将上映的《刀背藏身》,他的电影正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变得越来越有看头。但没有改变的是这些电影中折射出的价值观,即: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即和自己和解,了解自身;见天地,即深知自身乃沧海一粟,万物皆为砂砾;见众生,即尽一己之力给予他人以同理心。这和梁漱溟先生所述不谋而合:“人的一生一直在处理三种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

徐浩峰家中有人习武,自幼耳濡目染。他在《逝去的武林》中说自己没来得及学“十二型”(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由此可见,他学过的武学招式不在少数。

“硬派武侠”需要一来二去中现出真功夫。一拳下去,把人打吐血,飞出去几米远,这是极限,这是“真功夫”。还珠楼主写《蜀山剑侠传》,高人一出手,几百人刷刷全部阵亡,这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需要“内力”,但内力又是什么呢?与徐浩峰的真功夫一比,就显得虚了些。

徐浩峰的“真功夫”体现在零替身、零特效、零威亚上。《师父》里的打斗场景都是真枪实战的硬干,危险系数高。而在拍戏前,已过不惑之龄的廖凡甚至开始闻鸡起舞,在开拍前几个月便每日凌晨4时起床练武。徐浩峰拍打戏有个特点,片中所有的招数和套路都是要到了片场,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和角色的身份、剧情,按照拳法一招招和助手们套出来。所以,在观看时会有种,“对!就是该这么出招!”的畅快淋漓之感。

《师父》剧照

有些人的作品是夹心饼干,酥脆香甜,吃了解馋;有些人的作品是压缩饼干,密度大,有营养,吃了抗饿。徐浩峰的作品属于后者。

他对武术、佛教、古印度教、围棋、道教都有深刻研究,极为难得。

他的小说《大日坛城》,就是一部杂糅了围棋与密宗的小说,讲述了“失位者争先”的艺术:“让人杀尽自己的一块棋,换取在他方的主动权。”

别人看《青蛇》,为王祖贤张曼玉的妖娆美艳移不开眼,他倒是对电影里各种细节津津乐道:“法海出场,修的是俱利迦里大龙法,白娘子练功,打的是大随求菩萨手印。”

《青蛇》剧照

关于道教,早在1998年,大学毕业的徐浩峰就做过一个道教有关的纪录片;《道士下山》则在民国的背景下融合了徐浩峰对于道教的理解,展示了民国时期的道教本身背负的苦难。

03出生书香门第,奈何家道中落为人虚心稳妥,终得大器晚成

徐浩峰平日里为人谦卑有礼,面对媒体在《道士下山》上映前的挑衅问题,“你觉得陈凯歌拍这部电影能行么?”他谨慎地回答:“我说这话,不合适。”本是同行,且都是拍武侠类电影,凭空插嘴,那是逾矩,不妥。

徐浩峰在片场

见过徐浩峰的人都说他身材高大,脸圆鼻圆,男身女相,武人文相,主富贵。他谈话时不急不缓,四平八稳,分别时主动鞠躬告辞,一言一行宛若旧式文人。

《刀背藏身》一书序言中,徐浩峰道:“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

幸好,我们有徐浩峰。

开屏映画

终端娱乐观察家

微信ID:ikaiping

编辑:醉花阴

联系我们:youfish888@qq.com

文艺连萌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徐浩峰的介绍

徐浩峰(又名徐皓峰),1973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就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导师123。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武侠小说家。1997年开始文学创作,其《逝去的武林》开创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气之先4,武侠小说《道士下山》更使得硬派武侠小说重新占据文学市场的一隅之地,引起巨大反响。徐皓峰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风靡中国文学界。在电影领域,2011年,其首执导演的古装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该片入围威尼斯和多伦多两大国际电影节,并斩获多个奖项。2014年,凭借《一代宗师》荣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7月,首次涉足商业电影,执导拍摄“武林传奇”巨制《师父》5。2016年,执导的民国武侠力作《箭士柳白猿》定档3月18日上映6。

徐浩峰简介及详细资料

演艺经历

2004年,在剧情片《旅程》中饰演行脚僧。2006年,创作纪实文学小说《逝去的武林》,该书以七十余年的武术实践向读者口述武林故事;同年,出演由王笠人执导的剧情片《草芥》。

2007年,创作武侠小说《道士下山》。2008年,创作武侠小说《国术馆》,该书讲述了一个当代失意官僚的儿子在非武侠时代练就绝世武功的故事。2010年,创作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期间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大日坛城》。

2011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倭寇的踪迹》,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他凭借该片入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5月,创作口述历史纪实文学小说《大成若缺》。

2012年,创作影评集《刀与星辰》。2013年,创作武侠短篇小说集《刀背藏身》;同年,出版武侠小说《武士会》;此外,还担任了动作片《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顾问,他凭借该片入围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奖,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2014年,创作武侠小说《武人琴音》,该小说讲述了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在各自时代的遭遇,凸显百年武人命运的故事;同年,担任年代励志剧《镖门》的编剧,该片由韩晓军执导。

2015年,自编自导由廖凡、宋佳合作主演的武侠片《师父》,该片讲述了南派宗师陈识北上开武馆而引发武林动荡的故事,他凭借该片入围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同年,担任武侠片《道士下山》的编剧,该片由陈凯歌执导;此外,还创作了小说《坐看重围》,该小说的写作缘于徐浩峰执导电影《师父》的感悟。

2016年,自编自导由宋洋、赵峥合作主演的武侠片《箭士柳白猿》,该片改编自徐皓峰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拥有"白猿一系"刺客名号的柳白猿在民国时期,陷入一场爱恨情仇的江湖复仇与刺杀阴谋之中的故事,他凭借该片入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同年,执导根据古龙同名小说改编的武侠片《天涯明月刀》。

2017年,执导由许晴、春夏、张傲月联合主演的武侠片《刀背藏身》;3月,创作小说集《***葛不垒》;4月,《刀背藏身》获得第41届蒙特娄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主要作品出版著作出版时间图书名称出版社备注 2017年3月《***葛不垒》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集 2015年6月《坐看重围》人民文学出版社电影《师父》武打设计 2014年8月《国术馆》敦煌文艺出版社武侠小说 2014年6月《道士下山》人民文学出版社癸巳年修订本 2014年5月《逝去的武林》人民文学出版社口述历史纪实文学 2014年4月《武人琴音》人民文学出版社武侠小说 2013年1月《武士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武侠小说 2013年1月《刀背藏身》人民文学出版社武侠短篇集 2012年6月《刀与星辰》后浪出版公司影评集 2011年5月《大成若缺》作家出版社出版社口述历史纪实文学 2010年11月《大日坛城》作家出版社集唐密、武术、围棋于一体的小说 2008年10月《国术馆》青岛出版社武侠小说 2007年10月《道士下山》百花文艺出版社硬派武侠小说 2006年11月《逝去的武林》当代中国出版社口述历史纪实文学小说导演作品时间名称类型 2017年《刀背藏身》电影 2016年《箭士柳白猿》电影 2016年《天涯明月刀》电影 2015年《师父》电影 2011年《倭寇的踪迹》电影编剧作品时间名称类型 2016年《箭士柳白猿》电影 2015年《道士下山》电影 2015年《师父》电影 2014年《镖门》电视剧 2013年《一代宗师》电影 2011年《倭寇的踪迹》电影剪辑作品时间名称类型 2016年《箭士柳白猿》电影 2015年《师父》电影 2011年《倭寇的踪迹》电影动作指导时间名称类型 2016年《箭士柳白猿》电影 2015年《师父》电影参演电影剧名上映时间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

心思刀理

2017

何思思

草芥

2006

王笠人

麦子,李婉菁

旅程

2004

行脚僧

杨超

耿乐

人物评价

徐浩峰并不像他所塑造的武林高手般高深莫测,他坦诚、客观、睿智,洞悉个体生命在大背景下的位置。他构建的武侠世界不同于任何武侠世界,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只有闪转挪腾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是告别特技、特效、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大众网评)。

从《倭寇的踪迹》到《箭士柳白猿》,再到《师父》,徐浩峰的技法越来越成熟,也确实从艺术片慢慢过渡到商业片。在《师父》中,不仅仅是影像风格的独特,更重要的是,徐浩峰构建出了自己的武侠世界观,这其中无不体现了徐浩峰本人的中国古典哲学和武学的修为。在徐浩峰的武林中,习武者是人不是"侠",真实有私欲。武林也并不超乎于世外,而是被淹没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京华时报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