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胜巴林,中国男篮提前晋级世界杯,这场比赛有哪些亮点
中国男篮在这一次比赛中还是发挥得很不错的,除了第四节比赛之外,中国男篮基本上都是保持了领先优势,而最大的亮点其实就是巴林男篮在第四节的时候,强势进攻并追平分数,而中国男篮也是在加时赛中火力全开,最终艰难拿到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首先,在第一节比赛中,中国男篮的王哲林依然是状态很好,看得出王哲林这一次是铆足了劲,在第一节比赛的时候就打得非常漂亮,成功靠着6分的优势领衔巴林男篮。
而巴林男篮从第二节比赛开始,就开始发力了,当时中国男篮其实已经开始偏向防守了,在进攻方面稍微弱一些,而巴林男篮那边的进攻趋势很猛,也成功缩小了差距,第二节比赛结束的时候,双方的差距仅仅为2分而已,几乎是一个三分球就可以追回来。
其次,整场比赛最精彩的部分,其实就是第四季比赛,中国男篮和巴林男篮都是火力全开,但是双方的阶段不一样,中国男篮是一开始就火力全开,直接将比分拉大,而巴林男篮的斗志很快就燃起来了,靠着多次三分球的进攻,成功将比分给追平了,这也让中国男篮的压力很大,但是中国男篮还是成功守住了比分,比分并没有被巴林男篮拉大,第四节比赛则是双方打平。
而整场比赛最关键的就是加时赛,加时赛的时候,双方都知道不能给对方一丁点机会,所以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非常到位,而中国男篮的进攻效率显然是高于巴林男篮的,中国男篮的防守也非常到位,最终将比分差距扩大到13分,而中国男篮也因此拿下了这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中国男篮目前已经是进入明年的世界杯了。
世界杯失利后,中国男篮暴露出的问题有哪些
世界杯失利后,中国男篮暴露出的问题有球员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在面对自己的对手,没有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功课,还有就是临场发挥不够稳定,那个三分球再稳定一些更好,咱们的教练可能和队员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吧,比赛的时候用的战术也是不准确。
从客观上看,这一届中国男篮拥有一定的实力。全队平均年龄都在26岁左右,而且还拥有易建联、周琦、王哲林这3位身高超过2米10且各有特点的内线球员,全队由在CBA联赛顶尖的国内球员组成,比赛经验可谓很丰富,但合并后的阵容在世界杯的考验之下依然暴露出了很大问题。
咱们在32支队伍中,中国队的三分球命中率排名倒数第四,场均助攻数排名倒数第七,在体现基本功的罚球命中率这一项上,中国队竟排名垫底。这就能看出来咱们的运动员的基本功不够,得分能力并不是很强,非常稳定的得分点还是比较少。
再看看内线的周琦体能和身体强度不够,篮下得分的处理的不太好,然而王哲林却跳不动,脚步还可以,但是身体强硬,篮下得分能力不够强。虽然锋线高度足够,但是这投篮命中率也太低了,速度也是一般般,如果在亚洲还可以,但是爆发力不够足,三分这个更需要练。最主要的差距,还有一个不太了解队员的教练,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战术。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无缘16强,姚明的改革是否能挽救中国男篮
首先看看姚明的改革方向。
一、缩短国家队集训时间,CBA场次明显增加。延长联赛时间,也是前篮管中心掌门人李元伟推出的“北极星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2004-05赛季,在李元伟的倡导下,CBA联赛取消了升降级制度,组成职业联盟并实行南北分区,常规赛由前一年的22轮扩展为40轮;2008-09赛季,即李元伟在任的最后一年,CBA恢复了因备战奥运而中断的南北分区,并进一步扩充为50轮常规赛,联赛就此达到鼎盛时期。
二、限制外援数量和上场时间,取消亚洲外援。姚明一向反对过度使用外援,他觉得应该限制外援使用,让本土球员得到更多锻炼机会,这样国家队的水平才有保证。具体实施方面,姚明反对亚洲外援,这个估计是没了。还有,正在考虑单外援,而且正在认真考虑每场比赛限制外援的上场时间。
三、裁判培养导致鱼目混珠,姚明拟推动裁判职业化。姚明知道舆论对于裁判的批评很多很强烈,还有,他一直都觉得裁判委员形同虚设,自己制定的规则都不遵守,这方面,他会有所变化。
我们再看看姚明改革的效果。
这个一分为二是姚明上任后的重大改革,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来的国家队一分为二变成红蓝两队,其中两队的主教练分别为杜峰和李楠,他们二人从现有的国家队和CBA联赛中选拔队员,并且采用的是蛇形排位法,就是A队教练先选第1号球员,然后B队教练选第2、3号球员,然后A队教练选4、5号球员,以此类推,他们二人分别选中了自己心仪的队员组成了实力相当的球队。
按照当前的效果来看,两支球队的大赛成绩虽然并不理想,但很多年轻球员却崭露头角,这对中国篮球的发展也是件好事。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对解决您关于中国男篮世界杯对手明显补强的问题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向我们提问。
专题推荐: